九月二十三日。
顧楷文在微博釋出徵集環保創意的時間已經過了四天,第一份有價值的環保方案終於出現。
這一份有價值的環保方案是‘垃圾分類處理’。
事實上垃圾分類處理的環保方案,在海外一部分地區早就開始實行,甚至有法律支援。
但國內現目前暫時沒有重視這一塊問題。
顧楷文檢視著垃圾分類處理方案的具體資訊,他很欣賞這一份環保方案。
畢竟,垃圾分類處理對保護自然環境有巨大的作用。同時,垃圾分類處理又不是什麼假大空口號式的措施,它是可以明確落地的環保方案。
所謂的垃圾分類,主要分為三個大型別: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以及有毒有害垃圾。
雖然有毒有害垃圾隸屬於不可回收垃圾的型別,但它更適合獨立出來,形成一個獨立的分類。
可回收垃圾,主要是廢紙、塑膠、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
以紙張為例子,如果回收1000公斤廢紙,透過對應企業重新加工可以生產大約850公斤的新紙,從而節約木材300公斤。相對於使用木材生產同等重量紙張,減少汙染超過70%以上。
金屬材料的回收,對於減少環境汙染的效果更明顯!
以鋼鐵為例子,若是回收1000公斤鋼鐵,透過回收的鋼鐵生產新的鋼鐵,大約可以生產900公斤,在成本方面降低大約50%。
更重要的是,空氣汙染減少大約75%,水汙染和固體汙染的減少率,甚至可以超過95%!
簡單來說,透過有效的垃圾回收機制,將大大減少自然環境的汙染,節約自然環境資源,從而達到環保的目的。
不可回收的垃圾也需要分類!
總體來說,不可回收的垃圾需要分作三類。
第一類是有機物垃圾,比如說廚房產生的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葉菜根,果皮果核等等垃圾,便屬於有機物垃圾。
它們雖然是不可回收的垃圾,但透過生物技術處理,則可以變成有機肥料,從而變廢為寶,緩解肥料的生產需求,降低生產肥料產生的汙染。
第二類不可回收的垃圾,便是除了有機物之外的垃圾,包括磚塊,陶瓷,渣土,廁紙,衛生紙等等。
另外,收集廚房垃圾的塑膠袋,其實是可回收的垃圾。
正確做法是將可回收垃圾單獨倒出來,再把塑膠袋放入可回收垃圾桶中,避免塑膠袋被填埋之後無法降解,導致環境被汙染。
最後一類便是有毒有害垃圾,它屬於不可回收垃圾,但也是一個單獨的分類,包括電池、熒光燈管、燈泡、水銀溫度計、油漆桶、部分家電、過期藥品、過期化妝品等。
這一類垃圾因為存在有毒有害物質,如果直接填埋,將有可能造成土地的嚴重汙染,甚至威脅到人類的健康安全。
然而,普通人對有毒有害垃圾的認知太匱乏,大多數民眾根本意識不到有毒有害垃圾的威脅。
以廢舊電池和燈泡為例子。
對於普通民眾來說,這兩種東西都屬於生活中非常容易接觸到的物品,然而一旦電池電量被耗光,或者燈泡損壞,普通民眾只會把它們隨手丟進垃圾桶裡面,根本不會詳細分類。
但這些有毒有害的垃圾,如果不分類處理,又確確實實會造成嚴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