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看他態度自若,沒有一點厭惡,她終於放下了心。
不過以後她覺得自己接戲,必須有多一些限制了。
再大方的男人,也忍不了女友和別的男人摟摟抱抱,雖然只是演戲。
盧東傑似有所感,轉頭對她微微一笑,黑暗中握緊她的手。
林清瑕笑了,嘴角又往下彎一彎。
劇情果然很文藝悲劇,看得都想把導演和編劇捉來打一頓。
唯一的亮點,是這部電影是主題曲和插曲,還是一曲雙詞。
一首是張園園唱的「春光美」,另一首是潘月雲唱的「再見秋天」。
一喜一悲,前後呼應著。
盧東傑的唱片公司提供配樂和主題曲。
這是羅馬準備著力宣傳的一大重點,至少能騙一大波歌迷的支援。
當然盧東傑也不會介意,宣傳都是雙方面的。
做人如果沒有被利用的價值,還不如廢物呢。
看了整部片子,各個發行商代表臉色各異。
基本可以看得出來,香港本地發行商,有點不太滿意。
反而臺島和星馬地區的發行商,露出了不少興趣。
不過這也是很正常了,連羅馬的臉上都是預料之中的表情。
在香港公演的文藝片大多數不如理想,一向被稱為「票房毒藥」。
羅馬是個比較獨立特行的導演,雖然看起來有點傻氣。
在香港眾多導演都爭相去拍澀情、暴力、低俗等綽頭「鹹格」片的時候,他卻「扒逆水」去拍文藝片,令很多行外人不解。
羅馬以前是寫愛情小說出身,做導演以後也是以拍文藝片起家的,像「紅燈綠燈」、「浪子與修女」,便是他的成名招牌貨。
後來動作片高潮,他便又轉了戲路,拍過一些「黑人物」之類的打鬥片。
最後兩年進入了邵氏公司包拍,拍了一連串小市民對大城市罪惡控訴式的悲喜劇,像「阿牛入城記」這類的片集。
那些片集頗獲好評,也證明了羅馬是個比較全面的導演。
在香港做電影導演,自然是有笨有精的。
雖然在香港拍文藝片,不賣座,隨時連廣告費都虧蝕了,但至少在臺島、星馬兩地有市場。
如果拍澀情暴力片,在香港固然賣座,但在臺島、星馬兩地分分鐘是禁止上映的。
就連去年破香港賣座紀錄的「半斤八兩」,到現在依然沒能獲准在臺島上映。
所以如何衡量去取捨,也是一件冒險的事。
反而文藝片就比較寬鬆了,不用擔心禁映。
只要有個大明星參演,臺島、星馬兩個市場就保證賣夠成本了。
至於美洲歐洲等華埠影院版權費已是賺頭,香港放不放映也無所謂了。
這也是林清瑕等人拍的文藝片在香港上映沒幾部賣座,但依然受香港導演追捧的原因了。
盧東傑和林清瑕今日只是來露個面,撐個場的。
電影看完了,自然要走人了。
喜歡港樂時代請大家收藏:()港樂時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