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主關係,一朝變天。
韋基瞬停頓了一下,沒有繼續說下去,留給他們一點緩衝的時間。
在前幾天,經過前期幾輪的談判,雙方終於達成了最後的共識。
這樁交易比較低調,委託孖士打律師行來接手處理商業合同股權交易,沒有驚動外界的注意。
在昨天,雙方正式在合同書上簽字,合約生效。
盧東傑以一百八十萬港幣,全資收購韋氏家族名下的全部股份,把它變成了私人獨資企業。
韋氏家族是隻是把報社當做一盤生意來經營,盈虧才是他們看中的重點。
現在眼看報社每況愈下,像個無底洞的虧本生意,早就有了把它打包出售的打算。
現在香港有大大小小二十幾家報社,每天發行好幾十份報紙,天天日報早已風光不再了。
每年都有報社因為經營不善,倒閉關門的訊息,可見競爭激烈之大。
何況現在傳統報紙媒體市場的基本盤就那麼大,還有新興的電子傳媒不斷分割蠶食。
今時不同往日,韋氏已經沒有從幾大報業巨頭中,虎口奪食的能力和勇氣了。
如今出售這家報社,為它尋找下一個買家接手經營,成了韋氏的必然選擇。
他們之前放出了訊息,有意願的上門談的也不少,既有親左派的,也有親右派的。
但是天天日報本身是持有右派的標籤的,之前也不斷狠狠批過左派人士。
甚至是在每年雙十節的時候,會掛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以表達自身的立場。
他們能在北角這個紅區,做這種明顯是挑釁的事,立場堅定可見一斑了。
因此報館賣給了親左派人士,那就是自打嘴巴,又同時徹底得罪了親右派。
如果賣給了親右派人士,那無疑自己想靠右行的想法,就會因此落空。
無論是左右,兩面都不討好。
那些持中間立場,同時有能力和實力接手的,卻對這家沒落的報館沒多大興趣。
確實天天日報的影響力早已大不如前,也只剩一個名頭和架子。
而在他們為難的時候,盧東傑橫空出現在了他們的視線中。
他似乎一直是沒什麼立場的中間派,既不偏左,也不靠右。
異軍突起的盧東傑,不單止在娛樂界混得如魚得水,在上流社會也開始嶄露頭角。
如此年輕有能力的新貴,自然是他們的首選的接班人了。
起初韋氏家族還是想保留一定股份,繼續參與對天天日報經營。
但是韋氏兩兄弟都極力反對,認為此時應該壯士斷腕,乾淨利落地退出整個報社。
韋氏家族只有和天天日報社切割得一乾二淨,才能徹底洗掉曾經是親右派的色彩。
報社這個東西本身利潤不大,相對於對他們韋氏家族的生意來講,可有可無。
本來就是因為韋氏經營方法出現了問題,導致整個報館到了不死不活的地步。
如今既然有合適的人願意接手這個燙手山芋,當然是儘快脫手變現了。
喜歡港樂時代請大家收藏:()港樂時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