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電視臺,是今日的第一站。
現在的曰本電視傳媒,有四大商業電視臺,由日本各個財團直接或間接控制著。
它們分別是曰本電視臺、富士電視臺、tbs電視臺,朝日電視臺電視)。
從電視產業發展到現在,曰本電視業界的競爭格局,也漸漸演變成為兩強兩弱之勢。
其中的兩強是tbs電視臺、日本電視臺,兩弱即是富士電視臺、朝日電視臺。
四大電視臺的狀況不會一成不變,而是交替互有勝負,不像香港是無線電視一家獨大。
另外還有一個是國營的官方電視臺,即是曰本放送局,簡稱nhk電視臺。
曰本樂壇每年的最大的盛事「nhk紅白歌合戰」,便是出自曰本放送局舉辦。
除了這五大電視臺外,其他地方小臺也有幾十個,但競爭反而沒有香港那麼激烈。
此時的曰本有一億一千三百萬人口,這個龐大的人口基數,足以保證各大電視臺哪怕再差勁,也會有自己的收視群體。
富士電視的一位節目部次長竹下秀平,負責出面接待上門拜訪的盧東傑一行。
他上前隔著幾尺距離,便彎腰一鞠躬,自我介紹道:“鄙人竹下秀平,請多多指教!”
盧東傑還是不太習慣曰本人的禮儀,只好主動伸出手,微笑道:“竹下先生你實在太客氣,是我們上門打擾了。”
一番寒暄之後,竹下秀平帶領著三人參觀了電視臺內部的一些製作單位,講解他們臺裡的一些基本情況。
盧東傑和竹下秀平相談甚歡,兩人時不時停下來,交流探討各自的看法。
雖然只是走馬觀花的參觀,但是這一圈路走下來,也讓他對曰本同行的工作模式有所瞭解。
曰本電視傳媒機構播映的節目,與香港的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可以說是各有優劣。
他們有些是採用了製播分離的模式,將節目製作部門,轉移至下屬的多個製作公司。
相對來講,曰本電視傳媒這樣可以減輕龐大的製作費和冗員,讓自身輕便靈活起來。
但是香港市場小,而且競爭十分激烈,並不適合採取這種商業運營模式。
本來三家電視臺,自家的人才不夠,經常要去對手那裡搶人,哪會有多餘製作人員。
因此香港電視傳媒都有一個龐大的節目製作部門,實行著製播分合一的生產模式。
不能說是保守,是因為香港根本就沒有製播分離的這個概念,也不需要這個模式。
而且香港電影圈和電視界是不分家的,搞電視的也可以去搞電影,反之亦然。
只能說製播分離帶來的到底是好還是壞,這個非常值得商榷,並不是放諸四海而皆準。
至少就目前富士電視臺而言,並沒有因為採取了這一措施,就帶來收視率上的成功。
不過,林婉儀和餘小欣的臉色就有些不太好看,一直在後面冷眼旁觀,不置一詞。
盧東傑再怎麼說也是佳藝電視臺的董事,相當於富士電視臺的専務取締役職位了。
對方竟然就指派了一個節目部的次長來接待,顯然在職務位階上就是不對等的。
盧東傑倒是神色自若,和這位曰本人談笑風生起來,一點都看不出有什麼不悅之色。
他來之前做過功課,對富士電視臺有個基本印象,也有充足的心裡準備。
現在的局勢,隨著tbs電視和日本電視臺的收視率上升,富士電視臺卻陷入持續低迷。
收視率格局也由以前為三強一弱,漸漸變為兩強兩弱,不得不尋求各種補救之策。
不過富士電視臺再怎麼衰落,瘦死的駱駝也比馬大,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它一年的營業收入,至少也是香港滙豐銀行兩倍以上,仍然是一個龐大機構。
而且曰本一向自詡是作為亞洲流行文化中心,對來自其他地區同行的輕視,再正常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