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8章 天天快活人

收音機有其獨特優點,它就屬於私人的物品,可以一個人躲在房間內盡情享受電臺世界中,也可以隨身攜帶四處移動著用。

香港有兩家電臺機構,相對來講,商業電臺的處在競爭的弱勢,這幾年尋求突破。

香港電臺作為政府公營機構,節目除了具有教化意義,還要兼顧不同年齡和階級,文化背景等聽眾需求和喜好,收聽人群覆蓋面很廣。

香而且港電臺是政府撥款用作執行資金,它不擔心廣告營收,哪怕就算是虧本執行,照樣有港府為其財政兜底。

因此它核心經營方向,及節目內容更多偏向注重公共資訊,而多過娛樂性質。

相反商業電臺就不一樣了,它的主要聽眾定位在年青人,而且和香港電臺的「大而全」模式不一樣。

從名字「商業」兩個字就知道了,它是完全是一家以商業化運作模式的電子傳媒機構。

商業電臺一切出發點都是考慮商業利益最大化,因此它的核心業務都是以泛娛樂化的資訊為主。

盧東傑策劃這個節目的宗旨,恰好很符合商業電臺本身的市場定位,所以雙方很容易就一拍即合。

俞爭想了一想,“這個戶外直播但是一個新鮮奇趣的想法,不過現在實行起來難度挺大的。”

盧東傑笑著搖搖頭,“這個倒不急,先把整個節目架構起來,讓節目出街試試水的,看聽眾反饋如何,再推進下一步計劃。”

在人流量大的公眾場合,設立一個櫥窗式的戶外直播室,的確是十分前衛大膽的創新的想法。

雖然這樣獨特的方式,會吸引聽眾的關注和興趣,讓聽眾可以一窺唱片騎師真面目,有機會面對面瞭解他們平時是如何主持節目的。

但採用這麼先進的節目方式,首先對技術問題就提出了很高要求,硬體和軟體,都必須符合節目基本使用要求。

戶外直播室處在喧譁的地方,隔音條件要做得非常好,訊號實時傳輸也要同步,不然會影響直播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電臺節目主持人都是躲在密不透風的直播室,平時透過電波和聽眾互動交流,現在讓他們走出直播室,直面觀眾和聽眾進行實況節目,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

「天天快活人」對外宣傳是天天日報和商業電臺聯合打造的一檔創意娛樂節目,是報紙和電臺兩種媒介攜手合作的盛事。

盧東傑負責節目草創和一些其他輔助支援,其他的都是交給商業電臺去運作了。

他只是為了冠以「天天」兩字,給自己的報社用做宣傳噱頭,但其實天天日報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大。

但不管怎麼說,盧東傑花費這麼大了力氣去幫商業電臺去策劃這個節目,本身也只是想要這個名頭而已。

至於其他如能給天天日報拉昇銷量這不現實,相信何佐芝和俞爭也知道這一點。

盧東傑和俞爭談了一個多小時,仔細具體合作細節需要探討和敲定。

終於在中午,和女強人談妥了。

喜歡港樂時代請大家收藏:()港樂時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