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
刺耳的警笛聲響起,由遠及近,隨後警車從大街上一路呼嘯而過。
沿途市民紛紛側目而視,對著車隊指指點點,猜測車上的是哪位是大人物。
上一次如此盛況的車隊,是英女王首次訪問香港,在啟德機場前往九龍公眾碼頭。
但是這一次,雖然道路兩邊沒有軍警護送,但動用的警戒力量卻有些不同尋常。
這顯然不是貴賓,而是重刑犯。
車隊最終緩緩朝中環荷李活道十號的中央警署駕入,這裡是一片三層高古典式建築群。
中央警署俗稱「大館」,二戰前是香港警察總部,戰後復修改為警隊香港島總部。
整個建築群橫跨了司法和刑法機構,駐守有中央裁判署、域多利監獄、中央警署。
中央警署的大地上,早已架設了層層鐵馬,十幾個軍裝警員在警戒維持秩序,嚴陣以待。
現場有十幾個其他報社的記者在場,他們不是提前收到了風聲,而是在蹲點了好幾天。
法庭上週時間已經公佈,馬惜真販毒案再度開庭審理,這次會有重要人物出庭作證。
而這個人物,將會是本案的關鍵。
盧東傑獨自站在警署大地的芒果樹下,雙手插袋閒看風景,沒有和其他記者一起湊熱鬧。
他今日同樣也是以記者的身份,出現在這個地方,準備追擊一場重大的時事報道。
不過他好歹也是報館的社長,沒必要為了搶一單新聞,不顧身份去和他們爭奪有利位置。
天天日報要想發展為有影響力的媒體之一,必須發出有深度、有影響力的立場新聞。
因此盧東傑打算就馬氏這個案子做一次專題長篇報道,從而提升社會時事版面的影響力。
況且他曾經是警務人員,有自己的訊息來源渠道,報道這個新聞會有不一樣的角度和內幕。
所謂是,近水樓臺先得月。
其他記者當然也早就認出了盧東傑,但只是不知道他出現在這裡的原因。
他們都是社會時事版的記者,和娛樂界的人士打交道並不多,因此也不便上前打擾。
他們採取的方式是守株待兔,盧東傑則是黃雀在後,這就是兩者的區別。
微風一陣吹來,一張泛黃的枯葉,輕輕飄落在盧東傑的肩上,像是某種預兆來臨。
他伸手拂去,忍不住微微笑起來。
這棵「靈氣樹」在警隊內頗有傳奇色彩,每當這棵樹開花結果,警隊內就會有人升職。
“來了!快看那邊!”
忽然有人高喊一聲,在整個記者人群中轟然炸開,大家紛紛朝著同一方向,張望過去。
上午十點正,一支由五輛不用型別的汽車組成特別的車隊,浩浩蕩蕩直接駛入中央警署。
先是由一個軍裝警員,駕駛著一輛電單車在前方帶頭開路,引領著後面的車隊前行。
隨後兩架敬察巡邏吉甫車,上面載滿軍裝警員,預計有兩個組的警員來支援。
後面跟著一架私家車,載著毒品調查科的便衣探員,他們是這次控方的代表人物。
緊接著一架十四座囚車,車窗被鐵絲網圍封,上面坐滿了獄警,以及此次出庭作證的服刑犯。
最後一輛吉甫車負責押尾,車內載滿荷槍實彈的衝鋒隊,負責使用重灌火力處置突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