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鏡頭轉換,幾段對話引出國際間諜的勾心鬥角,而暗鬥的進行的地點正是香港。
領銜主演的亨利施路華,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派過來的特工。
他用巧妙的手法取得狐蝠戰鬥機的資料,但卻存有異心,要將此資料在國際情報市場中高價拍賣謀利。
其間,香港一個無辜的小人物不幸偶然被捲入這場殘酷、無人性的爭鬥漩渦中。
伊雷在此片中飾演的就是這個小人物,飽受欺凌,吃盡苦頭。
狐蝠片中最精彩的一幕,是西環的亡命大飛車,由半山蒲扶林,中環至灣仔新填海區。
接著響起由環球唱片提供、關正傑演唱的主題曲「人間好漢」,充滿了震撼的爆發力感。
這種驚險的追逐鏡頭,伴隨磅礴大氣的音樂,無論視覺還是聽覺上,都是一種享受。
但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今晚來現場觀影的人,有不少是同行或者業內人士,或是專業的影評人。
不可否認,這是一部模仿西片的電影,單就拍攝成績而論,它也是形勝於質的。
但是有一點可惜,它失卻最值得發揮的本土味道,並缺乏了樸質的血肉之感。
透過表面看實質,這部片的口味上是外國人看香港,只見其色彩繽紛,未見其內在特色。
首先狐蝠的拍攝手法及系統都依循外國方式,有相當的機械化,忽視中國觀眾的口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部片分兩個版本,粵語版本在香港放映,較為短,英語版本則是一百多分鐘。
但是在看粵語版本的時候,不讓人總覺得有點突兀感。
這部電影打著國際合作大片的宣傳旗號,不可避免使用洋人來飾演主要的角色。
但是看著這些洋人飾演的人物,卻講著一口純正的廣東話,是讓人看著有點出戲了。
此外是導演梁普智處理動作場面的手法是頗具國際水準,但是在一些細枝末節上顯得粗糙。
他的「跳灰」和「狐蝠」有同樣的毛病,就是一些個別場面處理得甚為精神,有神來之筆。
但是整體上都找不到連貫性,是講究個別場面的出現與結束,卻不理其發展上下的連線。
伊雷的出現很地道,但與外國人混上,就極其不協調,時有主客身份弄得一塌糊塗。
片子開始是亨利施路華做主,到了伊雷出現卻集中在伊雷身上。
但片子仍然不肯放棄亨利施路華,在主要重點上顯得混亂,讓觀眾的情緒開始被破壞了。
這種拍攝手法,在商業娛樂片把握不住重點,這著實是犯了一大忌。
但瑕不掩疵,狐蝠不失為一部好電影,梁普智的努力嘗試,實在值得鼓勵。
故事的結尾,卻發現原來整個事都是中央情報局設下的圈套而已。
伊雷那個可憐的背影,反映了小人物在大時代中,一貫地以悲劇命運收場。
此刻,再度響起了主題曲歌聲:
人誰沒有做錯地方
正義邪惡
怎去做衡量
........
這種豪邁的歌聲,起到了很好的反襯的效果,把悲劇的氣氛渲染更加強烈起來。
忽然讓人有種落淚的衝動。
喜歡港樂時代請大家收藏:()港樂時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