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1章 煞科

但自從這首「煞科」出現後,無與爭鋒,她就成為夜店的最新寵兒了。

本港的幾家大型的夜總會不惜重金邀請張園園客串演唱,但其父母以其未成年為由,不準其出入夜店場所表演。

以上這些都是報章娛樂版面的報道,社會版面的新聞也有報道。

「一支歌,帶動一個產業興旺」

這是左派媒體「新晚報」使用的標題,角度不一樣。

自張園園這張唱片上市出街,本港電器行和音樂中心的hifi音響)銷量大增,連同唱機、唱片、錄音機、錄音帶等一系列商品銷量大增,成為了相關行業的最大贏家。

本港行銷的幾大品牌hifi的代理商正考慮,邀請張園園代言其產品。

「本土的音樂的崛起」

這個是「星島日報」專欄撰稿作家的標題。

開篇鋪陳,先分析香港流行音樂的多樣性,從歐西流行曲、國語時代曲、廣東小調、鴛鴦蝴蝶派、低俗鬼馬歌,再到現在的粵語流行曲。

接著從流行音樂文化,在過渡到分析社會發展,從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土地,然後洋洋灑灑分析一通,說得雲裡霧裡的。

反正盧母和盧小妹是沒搞清楚這個專欄作家在寫什麼,直接略過了。

新聞,有褒,自然有貶的。

「煞科?噪音製造者的罪魁禍首」

最近各區議員辦事處接到多宗市民投訴,無論公眾地方,還是私人屋宇,最近噪音訊頻擾民,比地盤施工的噪音更加廣泛。

尤其是以大街的唱片行門口的大音響,還有年輕人在家裡的hifi,天天放著這首勁爆的音樂,讓不少中老年人苦不堪言。

多名非官守議員表示會積極回應市民訴求,會盡快提交修訂防止噪音汙染條例給立法局審議,確保市民身心精神健康。

這支「煞科」引發了第一個社會不良現象,就是噪音擾民了。

“哼,全香港隔離鄰舍整天打麻雀,嘈喧巴閉,又不見他們去投訴?”盧媽有些不忿地道。

“就是,有口說別人,沒口說自己。”盧小妹趕緊附和了一句。

“哼,繼續看吧,我想你們等下就笑不出了。”盧爸指了指下面的那疊報紙,氣哼哼了一句。

「盧東傑新曲,教壞風化,慘遭封殺?」

這是右派媒體「工商日報」新聞標題,有些誇大其詞了。

近曰本港多間中學的學生被發現出入舞廳等娛樂場所,或是私自開舞會派對,據悉是最近受一支舞曲「煞科」的影響,一時貪新鮮,圖過癮。

不少家長紛紛指責盧東傑寫的歌曲,教壞人了自己的小朋友,敗壞社會風氣,影響極其惡劣。

因此家長聯名去信市政局,要求禁止在廣播電視節目中播放此歌曲。

這樣一首快歌舞曲,中年家長對此深惡痛絕,而年輕人則是愛不釋手。

一下子就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不單止引起一股音樂潮流,它也引發社會的不良現象,這也是盧東傑當初沒想到的。

這其中究竟有沒有競爭對手的推波助瀾就不得已而知了。

喜歡港樂時代請大家收藏:()港樂時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