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十八章 貪官和清流的一致認可!甙麳淠烅

翰林院內,一群翰林犯了難。

“先生講的內容有些是相符心學,有些搭不上邊,要不要收錄到傳習錄中?”

翰林們意見各不一樣,有的認為應該分門別類,其它人認為朱橚講的應該全盤接受。

“既然是先生的教誨,那自然是要全部整理抄錄到裡面的。”

“可先生講解的不全是心學,而是教導國子監的監生們為官之道,應該另外收錄。”

最後爭論不休的雙方看向了李謙,和朱橚關係最親近的大弟子。

“李翰林,你說是要分開收錄還是要收錄在一起?你的看法呢?”

被問到的李謙想了想,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不妨在傳習錄後面加個附錄,用來記載先生每次講課的內容。

知行合一、致良知、誠心,先生所講的並非是心學單一內容,而是心學在現實中具體的運用。”

此言一出,兩方的翰林都能接受,“不錯,先生講的並非是心學的單一部分,而是教導我們要融會貫通的運用。”

“附在後面好,將講課內容一字不刪地寫上去,看完後還可以翻到前面的部分對照,對心學就能更好的理解和運用。”

打定主意的翰林們開始動手,最新一版的傳習錄就出爐了。

原本有人打算整理幾年,等內容足夠豐富再傳出去。不過李謙等人為了儘快傳播心學這門新學問,退而其次選擇了一次次更新。

很快,六部衙署之內也開始討論朱橚的這次講課。

如何當一個合格的貪官?

光是這個標題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在大明朝貪官二字是所有人避之不及的。

因為皇帝的厭惡,因為大明律中嚴苛的斬首懲罰,讓每一個官吏都不敢沾染半分。

“教國子監的監生當貪官,周王這課講得倒是有意思。”

有人將講學內容傳看,“快看,周王教監生當貪官呢。”

“當真,讓我看看?”,六部衙署內的大臣們,紛紛圍聚在一起翻看講學內容。

幾十個呼吸的過去,原本當做笑話看的眾大臣,起初是滿臉的笑容,看完內容後就變得凝重。

“周王說的這些,似乎有幾分道理。”,有人重新翻到前面仔細看著。方才只是大概瀏覽,現在他們才仔細品讀裡面的詞句。

“官,權,一個木字一個又字。拿著枝條鞭撻犯人的獄卒?這個比喻倒是有點?”

上面的那些例項不算什麼,很多人都經歷過,甚至是自己就用過。

然朱橚提出的權字解析,讓他們陷入了沉思。越想越覺得對方說的有道理,要謀得私利遠不止貪贓枉法這一條途徑。

而且收受賄賂、貪贓枉法的風險也太大了。太過於明顯,遠不如朱橚提出的這種合法合規地使用手中權力。

身居高位的大臣看完後深以為然,初入官場的大臣看完恍然大悟,原來還有這種牟利方式。

很多人其實都是沿承了舊習,按照自己前任的方法行事,從來沒想過這些牟利之法的本質如何。

朱橚現在說清楚了,而且說得很清楚。

之前心學出世後,朝廷上只有半數多點的人翻閱,認真研習就只有翰林和御史等少部分人。

然心學沒有做到的事情,國子監的講學內容做到了。

一時間,無論是隱藏在朝廷裡的貪官,還是正直清廉的清流們,都人手一份拿著朱橚的講課內容看著。

前者仔細研習朱橚的講學,希望能從中悟出更安全的牟利之法。後者則是仔細研習,想著如何更好地調查揪出貪官汙吏,讓他們的手段無所遁形。

當然,這篇講學的內容自然也傳入了朱元章耳中。

文華殿。

朱元章看的不是奏摺,而是朱橚講的為官之道,如何當一個合格的貪官?

“哼!簡直可惡!”,他將紙張狠狠地拍在龍桉之上,不知道在罵朱橚還是在罵裡面涉及到的貪官汙吏。

坐在龍桉旁邊的朱標,只是一如既往地勸道,“父皇請息怒。”

“來人,把周王叫過來!”

朱標繼續勸道,“父皇,這篇講學兒臣也看了,上面講的是貪官汙吏不假。可出發點還是好的,五弟總歸是想教監生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