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6章 芙蓉泣露香蘭笑

原來,裴家與李賀解除婚約只是為了幫助他逃離長安城。當年,李賀才高八斗年紀輕輕就被韓愈、柳宗元等文壇泰斗看中,對作為詩人的他來說,這是幸運的。但是對於一個有志於從政一展抱負的人來說,卻是不幸的!

那時候正是唐憲宗元和年間,而文壇領袖基本都是在上一朝參與過“永貞革新”的人物。對這些人,不論是當權的宦官集團還是唐憲宗本人都極其厭惡。因此,李賀一進長安就被打上了特殊符號。

但是,他一直希望能獲得當權者的青睞。這中間,被一名姓李的宦官蠱惑,參與了宮廷內的一些秘事。其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解讀前朝的詩文。

對當朝皇帝來說,解讀前朝的東西更多是為了從中發現一些隱藏的資訊,譬如其中提到了誰,是褒是貶,是親是疏,這些資訊裡往往藏著一些人際關係。

而大唐王朝自安史之亂後,政治中最核心的就是朋黨、派系,搞不清楚這些,皇位都坐不穩當。

在這些詩文中,有一首詩是憲宗皇帝的祖父德宗皇帝死前一日留下的。其中提到了《洛神賦圖》,似乎是與長生有關。

負責文書的女官和宦官都沒有把握,皇帝就命人把詩文抄錄下來,拿給李賀來解。

李賀接到文牘,一讀之下,馬上看出了其中的大問題。

德宗皇帝確實在詩中留下了線索,只要找到《洛神賦圖》的真跡,就可以從中求得長生之法。

但是,世人都清楚,《洛神賦圖》早就在南朝末年的戰亂中遺失了。

而德宗皇帝在詩中隱隱指出,這幅畫有兩個去向。

一是有可能被則天皇后的家族悄悄藏匿了。二是復興大唐的郭子儀曾收到藩鎮的一批賄賂,其中極有可能藏有《洛神賦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要知道,在李賀所處的年代,則天皇后一系的武元衡正是當朝宰相,而郭子儀的孫女郭貴妃是太子的母親。一旦李賀把這件事說出來,怎麼都難逃一死。

無奈之下,他悄悄找到裴玄靜,兩人確實智慧超群,一陣商議之後就有了主張。

第二天,就傳出了李賀被退親的訊息,一時輿論譁然,整個長安城都對這位才子給予了極大同情。李賀也是流連酒肆,宮中宦官也沒辦法,只好任其墮落。

如此,一年之後,李賀賦詩一首便辭官離去。離開長安之後,他才和裴玄靜匯合,兩人以天地為證,簡單成婚,然後就縱情山水。

這期間,李賀與妻子一起研究了德宗皇帝的那首詩後。得出結論,畫的真跡並不在長安,而在江南。

但是,此時李賀已經病重,加之他是名人,一旦出現在交通要衝必然引起他人的猜疑。無奈之下他就寫下一段文字,交給妻子記熟之後點燃毀掉。

然後,兩人在渡口分手,李賀向東,回昌谷鄉間養病。裴玄靜則向南,去尋找《洛神賦圖》真跡。

只可惜,天不假年,李賀未能等到妻子回來就撒手人寰。

裴玄靜忍痛含悲,將孩子養到八歲。一天,她把兒子叫道身前,把丈夫讓自己默記的文字,教兒子背熟,並再三囑咐,只可單獨傳語後人,不可見諸任何文字。

之後,裴玄靜返回長安,將兒子託付給家人。對外人宣稱,自己已經看破紅塵,將一心修道。

但實際上她已決心去找到《洛神賦圖》,希望能從中求得方法,與深愛的丈夫重逢。

後來,裴玄靜不知所終,民間傳聞其昇仙而去,具體如何沒有人知道。

李賀一系一直香火不旺,代代單傳,直到李旦。

感謝支援,求收藏、求擴散、求推薦票!

感謝每一位給予《亡靈訊號》關注、收藏、投票的朋友,你們的每一次認同都是我前進的動力!!!

喜歡亡靈訊號之午夜之歌請大家收藏:()亡靈訊號之午夜之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