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小青冰冷的聲音中不含一絲溫度,這讓自認為對她有幾分熟悉的李旦、忽然有些疑惑,自己之前所見到的,真的是倪小青嗎?
也許是,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一面。
李旦腦海中,那個在破碎家庭中委屈著長大的孩子,那個毫無存在感的瘦弱身影再次清晰起來。
而之前,那個喜歡買醉忘記自我、喜歡說大話掩飾自己、喜歡用公主病來迷惑別人的女孩,在這一瞬間彷彿徹底回到了二十年前。
和湯圓重逢後的這幾個月裡,原本已經忘掉的倪小青,給李旦的感覺是脫胎換骨。
她和哥哥都是一類人,擔驚受怕的長大,發憤圖強的學習,最終透過知識徹底改變自己的命運。
在這一點上,他們和李旦走了完全不同的一條路。
不過,對於這樣的倪家兄妹,李旦打心眼裡欽佩,這樣的努力和改變讓他看到了精神力的偉大,看到了壓不垮的人心。
當然,細究起來,兄妹倆還是有些區別的。
湯圓作為一個標準的知識分子,並沒有脫離曾經的生活習慣和看問題的角度,不論他的位置在社會的那個階層,他的雙腳一直是站在地上的。
就像他在任何時候更喜歡用保溫杯裝著茉莉花茶,而不是端著紙杯的星巴克一樣。
而今的倪小青卻很難讓熟悉她的人找到其當初的影子,曾經的怯懦轉了一百八十度,變得潑辣前衛。
幼時的沉默孤僻變成了今天的滔滔不絕。
作為一個大學教師,她的雄辯中總是慘雜著大量的引用、暗示、比喻。
這讓李旦偶爾會想到猶太女哲學家漢娜.阿倫特,這位頗具爭議性的知識女性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沒有頭腦的魯莽,無可救藥的迷茫,或是自鳴得意地背誦已變得空洞瑣碎的真理,在我看來是我們時代最顯著的特徵。”
李旦從來沒有問過倪小青是否喜歡甚至迷戀倫特。
諷刺的是,阿倫特的這句話倒是更像對倪小青這樣的人的一種白描寫。
腦海中快速閃過這些雜亂的想法,李旦的身體卻毫不遲疑地站了起來,如果對方有槍,此刻他就是最好的靶子。
不過,劉諾在對方手上,不論是為了湯圓還是她自身,李旦必須把她救出來。
李旦當年在大學離上課的時候,就聽一位教授講過,人的心態其實很有意思。
在見不到對手的時候,他往往會發狂,而對手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的時候,他又會得到一種心理上的滿足。
這時候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一顆子彈將對方解決,但是幾乎百分之百的人會選擇讓對手繼續活著。
那個來自布拉格的教授把這種情況稱為寵物貓定律。
他解釋說,野生世界或者是農家飼養的貓都會把老鼠當成自己的食物,而寵物貓因為不許爭食,所以,偶然見到弱小的老鼠時,會自大地把對方當成玩物。
玩物和食物雖然只有一字之差,結果卻是截然不同。沒有人會把玩具吃掉,寵物貓也不會。
處在主導地位的人和寵物貓都會遵守一種自認的道德標準,那就是吃掉玩具是不道德的。
教授講述這些的時候並非只是為了讓學生們笑一下,那個班級的學生布置來自軍方就是一些特殊的組織,他們不會為任何廉潔的賣弄而笑。
相反,聽到寵物貓定律時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想到了某些實戰中的場景,譬如眼下。
李旦曾經不止一次地在對手的威逼之下挺身而出,結果確實如那位布拉格教授所說,沒有一個對手會向自己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