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圓還沒有來得及轉身定,一陣彩色的煙霧從古塔上緩緩飄下。每一層原本是假窗的位置,瞬間都開啟了,煙霧如漫空的綵帶漂落下來。兩人事先沒有料到會出現這樣的變故,再找防毒口罩已經晚了。
一種淡淡的石灰味隨著煙霧進入鼻孔時,悠遠的笛聲越來越清晰。聽著這仙樂一般的妙音,李旦和湯圓都生出一種飄飄欲飛之感,很想馬上隨之起舞,身上的每個細胞都放鬆舒坦。但兩人心底都清楚,這煙霧有毒。
強忍著頭腦中的虛幻感,李旦開啟揹包,找出了兩幅軍用防毒口罩。戴好後,過了足足5分鐘,湯圓才睜開緊閉的雙眼,呲著牙樂了:“如果我猜的不錯,這應該是類似五石散的東西,這可是古人的高階貨,白居易就曾寫過一首《早服雲母散》,詩裡說:
曉服雲英漱井華,寥然身若在煙霞。
藥銷日晏三匙飯,酒渴春深一碗茶。
你看他服藥後的舒服勁,是不是跟咱倆剛才的感覺一樣嗨。”
其實,李旦也知道,五石散原來叫寒食散,本是張仲景以丹砂、雄黃、白礬、曾青、慈石等配伍,專門治療傷寒的。藥性比較燥,人服後會感覺全身發熱,而且會產生短暫的幻覺。
後來魏晉時期的文人發現了這點,與寬袍大袖、峨冠博帶相配,剛好可以產生飄然若仙的既視感,就開始刻意服用。當然,用多了大家又發現,這藥不但會讓人迷幻愉悅,還有壯陽的功效,結果貴族士人服藥成風,不少人都因為長期服用中毒而死。
湯圓說道:“其實唐朝初年,一代藥王孫思邈就曾警示後人’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
但五石散藥方並沒有真的被銷燬,更多被用在一些活動和儀式裡,少量吸入並不致命,反而會有一些類似通神的幻覺出現。說白了,這就是古代的毒品。眼前的古塔就是迷樓遺址,修於唐代中期,有這樣的安排倒也不奇怪。”
想明白了,也就釋然了。兩人一前一後準備進入塔下的通道。門廊兩側的浮雕神像在燈光和煙霧的襯托下宛如活體,瞪眼呲須很是威嚴,手中法器也像隨時會打下來一般。
兩人沒有停留,快速進了門洞,兩米多的寬度馬上被收緊到一米多,李旦只好拿過探照燈,自己走在前面,讓湯圓抓住保險繩,跟在身後,兩人之間的距離保持在兩三米。
前進了20多米後,腳下的木屑已經不見了。眼前,狹窄的小路上露出青色的石板,正要踏上去,肩膀被湯圓拉住:
“兄弟,不對啊,這塔方圓不過七八米,你想咱們走了多遠了,這還沒到頭兒啊。”
李旦轉過身來,燈光照向來路,兩米高的入口,在視線裡已經變成一個月牙狀的小口。這說明,通道是緩緩下降的,不知不覺中,此時兩人站立的位置已經已經比入口地面低了近兩米。
“前面的路估計短不了,咱倆把保險繩都綁在腰上,你拿著石灰盒邊走邊灑。”李旦說著遞給湯圓,這石灰盒是他用一個木製點心盒改造的,用一根細繩穿了蓋和底,下面繫了個飲料瓶蓋,用手一拉,石灰就會從穿繩子的小洞落下去。這還是當年在部隊修營房時學的。
沿著石板路走出十幾米後,前面出現一個拐彎,轉過來時,笛聲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停止。前方,一幅陡峭的石頭階梯徑直向下,黑魆魆的,即便接著燈光也是一眼望不到底。
兩人一商量,決定在石板上線固定好保險繩,然後拉著慢慢下去。七枚登山釘都被深深砸入石板縫隙。李旦又在上面裝好固定環,每個環上都做好了雙套結。這次還是李旦在前,湯圓殿後。
因為燈光完全照不到底,感覺上,每層臺階都非常之高,而且越向下越高。這讓李旦想到了去墨西哥叢林參觀瑪雅人金字塔的場景。那些金字塔與埃及的不同,是一級級臺階向上收窄的,最上面是一座方形祭臺。
當地的導遊介紹說,每次向神獻祭的時候,犧牲者的人頭若從最上面滾落到塔底的才算是好的獻祭,否則就是對神不虔誠,要再殺。
李旦感覺這個臺階更像是倒置的印第安人金字塔,想到這裡,腳下更加謹慎。
下降了30多個臺階後,湯圓已經冒出了汗,他呲牙笑著,看向下面的李旦說道:“你說咱倆像不像是在爬山,只不過是倒著爬,也不知道這倒黴的臺階還有多少,難道那時候人都是巨人嗎,修這麼高也不怕摔斷腿。”
見李旦沒搭理自己,湯圓又高聲朗誦起李太白的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