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大人,你這個代禮部侍郎啊,其實也早該變變了,我知道你的過往,你是個有才能的人,聽說你還建了一座絳雲樓,藏書頗豐啊,我看這個代字,完全是可以去掉的嘛,新皇那邊,我可以為你說話,不瞞你說,對東林黨,我很不喜歡,但是這並不代表所有人我都會一視同仁的,對於你們之中的個別人士,我還是很欣賞的。”
“是是是……曹大帥雖說是武將出身,但是智謀深遠,可見一般吶!下官謹遵曹大帥的指示,以後唯大帥馬首是瞻!”
看到錢謙益如此,當下也是笑了笑,拍了拍錢謙益的肩膀,笑道:“好!那我就等你的好訊息了,剛才說的事情,莫要讓我失望啊!”
“一定!一定!那下官告辭了!”
“好!那就不遠送了!”曹變蛟也是伸伸手,做出了送客的姿勢,錢謙益也是點頭哈腰的離開了,看著錢謙益離去,曹變蛟也是笑了笑,就是有這些人,才使得大明江山淪落至此啊!可悲!可嘆!
錢謙益離開曹變蛟的府邸,也是長長的舒了一口氣,雖說自己此番所作所為有失道義,但是錢謙益在官場幾起幾落,早就看慣了那些世俗的嘴臉,唱高調的人多不勝數,背地裡做的事情可比他錢謙益要卑劣的多,他不過是為了自己而已,有何錯的呢?
曹變蛟剛剛送走錢謙益,那邊程天一也是到了,曹變蛟也是連忙將他們帶入書房之中,這一次曹變蛟讓程天一去找了幾個人,幾個可用之人。
“大帥,這位是台州石浦遊擊將軍張名振、南京錦衣衛籍,這位是福寧知州揭重熙,蘇州諸生陳用極,這三位都是路淮撫極力舉薦的人才。”
曹變蛟當下也是站起身來,笑道:“三位可能有所不知,眼下朝廷的情況,想必諸位都是知曉的,國難當頭啊,我等有志之士自當拋頭顱灑熱血,面對著國破山河碎的景象,諸位也不願意再見吧!此情此景,猶如當年靖康之難,我等若是不能以忠肝義膽報效國家,只怕這江淮南方的半壁江山也實難儲存啊!”
“我等也是為此而來,只是不知道我等能做些什麼事情?”
“入仕,為朝廷效力,三位都是淮撫路振飛向我舉薦的,我也準備向朝廷舉薦三位,新皇登基大典在即,想必三位也想為國效力吧!”
“我等自當願意!”
“那好!三位暫且前往驛館之中歇息,待大典之後,我就會向新皇舉薦三位。”
曹變蛟在叮囑了幾句之後,也是將他們送走了,之所以如此大費周章,就是為了留下一個好印象,為以後收歸己用做準備,曹變蛟不需要他們唯自己馬首是瞻,只希望他們能夠公允公正的為朝廷效力,那就足夠了。
四月十四,登基大典正式開始了,十三歲的定王朱慈炯在南京稱帝,承繼大統,改次年為弘光年。
“大明崇禎十七年夏四月,皇帝臣朱慈炯,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只:明有天下,歷數無疆。曩者闖賊篡盜,凶逆竊居神器。群臣將士以為社稷墮廢,宜修之。朱慈炯惟否德,懼忝帝位,詢於庶民,外及蠻夷君長,僉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率土式望,在臣一人。畏天之威,又懼漢邦將湮於地。謹擇元日,與百僚登壇,受皇帝璽綬。修燔瘞,告類於大神。惟大神尚饗!永祚於明,永綏四海。”
“萬歲!萬歲!萬萬歲……”在群臣百官的三呼萬歲之下,年少體弱的朱慈炯舉起了手中的新制玉璽,接受了群臣的朝拜,此刻的他,年紀雖少,卻也知道,大明朝的重擔壓到了他的身上,那可不是一斗穀子一筐菜,而是沉甸甸的大明萬里江山。
殘破的廢墟,猶如此刻的大明江山,提醒著他,莫忘了國恥,當下朱慈炯的眼中也是流出了熱淚,在心裡默默的明誓:“父皇、母后,兒臣一定會為你們報仇的,父皇,兒臣一定會復興大明江山的。”
在群臣的簇擁下,祭拜完天地之後,朱慈炯也是回到了武英殿之中,沒辦法,南京皇城的許多宮殿已經不可再用,只有這武英殿還算可以,朱慈炯知道現在國家困難,也並不在意什麼,坦然的接受了。
坐在武英殿之中的朱慈炯看著手下的臣子,當下也是氣定神閒的說道:“朕年少無知,才淺德薄,承蒙諸位愛卿擁護,念國祚不能不續,所以朕只好接受這副重擔,但是朕畢竟年少,還需要輔政大臣相助,方能治理天下萬民,也需要諸位愛卿竭誠報效,才能駕馭天下,望諸位愛卿能夠舍私秉公、忠心為國,助朕收復江山、中興大明。”
“臣等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朱慈炯微微頷首,看向一旁的韓贊周,問道:“韓贊周,現在朕是不是可以下旨了?”
“皇上已經祭天告祖,正式登基,如今是我大明名正言順的天子,皇上自然是可以下旨的,皇上的旨意,群臣皆會辦理。”韓贊周也是躬身答道。
“好!朕的第一道旨意是任命司禮監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韓贊周執掌司禮監掌印太監、原鳳陽留守盧九德為司禮監秉筆太監,諸位愛卿可有異議?”
“臣無異議!”曹變蛟第一個站了出來,表示擁護。
“臣等無異議!”當下所有人都是表示贊成,反正這個職位他們也不會去搶,南京也就那麼幾個人,有能力做這個位置的,除了韓贊周,也沒有別的人了,他們也沒有必要去爭論什麼,再說這是新皇第一道旨意,若是誰反對,那就太不給新皇面子了,那就是向所有人表示,皇帝只是他們手中的一個傀儡,他們這些大臣才是主政者嗎,傳出去不好聽。
“奴才叩謝天恩!”韓贊周、盧九德也是一起站了出來,拜倒在朱慈炯腳下,叩謝皇恩。
“免禮吧!朕年少尚不能理事主政,需有輔政大臣輔佐相助,朕已經考慮清楚了,由兵部尚書史可法、兵部右侍郎袁繼鹹、前首輔何吾騶、寧國伯曹變蛟、吏部尚書張慎言五人,組成輔政內閣,晉寧國伯曹變蛟為大將軍,總攬天下兵馬,司徵虜剿寇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