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81 登基之事

南京皇宮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六年,初稱“吳王新宮”,後又稱“皇城“。 由於當時朱元璋尚未稱帝,規模有限,只有中路的外朝和內廷建築,東西兩側空地均未興建宮室。新宮東西寬790米,南北長750米,有門四座,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 入午門為奉天門,內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為文樓,武樓;後為華蓋殿,謹身殿,內廷有乾清宮和坤寧宮,以及東西六宮。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即位稱帝,以應天府為南京,開封為北京,並於次年在鳳陽興建中都城。 由於人力物力全被集中於中都城池和宮殿的興建,因此南京宮殿的擴建工作再度終止。 此後數年間只對已有宮殿進行了必要的維修。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放棄營建中都的計劃,集中力量修建南京。 此次修建,增設午門左右兩闕,在奉天門左右增加東西角門,並增建文華殿,武英殿等建築。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再次增建,在皇城外增設宮牆,以新牆之內為皇城,原皇城改稱宮城。 在宮城前建造了端門,承天門,金水橋等建築……

明正統十四年夏六月,天降雷雨,謹身、華蓋等殿被雷電擊中起火。嘉靖元年秋七月,暴風雨,江溢,郊社陵寢宮闕城垣皆壞。此後百年間,南京皇宮鮮有修葺,風吹雨打,損壞嚴重。

當曹變蛟護著定王和永王進入皇城之後,看到的是滿目瘡痍,自成祖遷都北京之後,南京就幾近荒蕪了,曹變蛟也是唏噓不已,連中央大殿金鑾殿都一片廢墟,曹變蛟也是很意外,這還真不是皇宮應有的模樣啊!

“二位殿下,下臣已經命人收拾好了內宮,可以立即入住。”史可法在前頭領路,帶著他們進入內皇城,也是一臉的尷尬之色,誰都沒有料到過會有這麼一天,南京會真的成為大明朝的留都,作為中興大明的根基所在。

“史大人,還是去商議一下登基的事情吧,此事宜早不宜遲,若是再耽擱下去,人心只怕都要離散了,一個個都是忙著爭名奪利,國家社稷淪落至此,豈不叫人痛心,二位殿下,你們意下如何?”曹變蛟也是想早些將這件事給定下來,耽擱下去,恐生變數,沒有一個穩定的機構來主持整個南方軍政,也容易給人可趁之機,這可不是曹變蛟所希望看到的。

“一切都聽曹將軍的安排,宮廷禁衛、外城防務,也都由曹將軍來負責,爾等都是我大明之臣,深受國恩,當盡心竭力,中興大明,曹將軍於群賊之中,救出本王與王弟,忠勇無雙,爾等遇事,當多聽聽曹將軍的意思。”

“臣等遵旨!”史可法等人也是面面相覷,曹變蛟這一路南下,只怕是早就在這兩個小皇子的心中建立了他們難以相比的信任,他們想要對曹變蛟有所約束,但只怕這兩個小皇子是不會跟他們一起的。

“臣定當盡心竭力以報皇恩,臣深受先帝之隆恩,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曹變蛟當下也是躬身行禮。

一行人來到了附近的武英殿,也是稍微齊整的一座宮殿了,早已經有宮人收拾妥當,定王朱慈炯和永王朱慈炤坐在上首,曹變蛟就坐在他們下面一點,兩邊則是南京六部官員,兵部尚書史可法、;吏部尚書張慎言、戶部尚書高弘圖、翰林院姜日廣、右僉都御史呂大器等人都分列而坐。

“定王,乃先帝與周皇后嫡子,太子如今身陷賊人之手,只恐已經遭了毒手,先帝次子懷王已薨,倫理當序,當由定王承繼大統,這一點,諸位大人沒有異議吧?”曹變蛟當下也是第一個站了出來,擺事實講規矩,定王朱慈炯是當之無愧的皇位繼承人。

史可法聞言,也是頷首贊成,起身說道:“自當如此!我等皆無異議,定王承繼大統,名正言順,於情於理,都是最合適的人選了。”

其餘人也是紛紛附和道:“我等皆無異議!定王承繼大統、名正言順!”

曹變蛟滿意的點點頭,繼續說道:“那好!接下來就是登基的時日,我的意思還是那句話,宜早不宜遲,自先帝殉難之後,天下無主,人心不安,當早些安排好此事,你們說說吧,登基大典,什麼時候能籌備妥當?”

“半個月的準備,當是無虞的,新帝登基,又值國家危難之際,當隆重為先,這前前後後,二十日才能準備妥善。”史可法也是答道,登基可不是小事,一切都是準備妥當了,才能順利舉行,否則出了什麼岔子,丟的可是朝廷的臉面。

“二十日,二十日之後,李自成的大軍只怕都已經打到淮河岸邊了,五日,五日之內必須全部辦妥,我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浪費,史大人,你也說了,國家危難之際,一切從簡為善,眼下我們最重要的是穩定人心,讓大明百姓都看到聽到,新皇已經承繼大統,就在南京,五日時間,諸位大人都辛苦一下,否則耽誤了大事,誰也逃脫不了干係!”

二十天,曹變蛟可等不了那麼久,眼下天下局勢是一天一變,風雲莫測,哪裡還能等到二十天之後呢,就是五天,他都覺得多了,應該是三天才行。

“曹將軍,你一個外臣,常年征戰在外,不知曉朝廷的典章禮儀,這登基大典可不是你們軍中聚集兵馬,一個點將鼓敲響,就可以了,這裡面的繁瑣細節,可都是要仔細斟酌的,還有龍袍、龍冠這些東西也是需要籌備的……”高弘圖也是反駁起來,曹變蛟如此急不可耐,讓他很是不爽,今天在船上的那一幕,讓他依舊恨意難消。

不待曹變蛟說話,一旁的韓贊周搶先站了出來,說道:“不然,前年的時候我曾經到過蘇州織造,在那裡就見到了一套幾近完工的龍袍龍冠,乃是崇禎三年先帝的時候所制,後來先帝免了織造局的差事,這套龍袍就一直擱置在蘇州製造局,因為乃是皇物,蘇州製造局不敢隨意處置,一直就擱置在那裡,可以稍微改動一下,讓人在補上接下來的工藝,五天之內當是可以完工的。”

“那就好!現在解決了,高大人沒有異議了吧!”曹變蛟冷笑一聲,看著高弘圖,也是充滿了不屑之色。

高弘圖聞言也是緘默不語,他還能說什麼呢,見他不說話,曹變蛟也是笑了笑,繼續說道:“五天之後,就先在武英殿舉行登基大典,至於金鑾殿,待國庫充盈之後再重建吧!再者就是年後,姜大人,你這個翰林院掌事有何提議?”

“弘光如何?弘者,光大、興業;光者,明也,寓意中興大明。”姜日廣在略微思索之後,也是提出了弘光的年號。

“殿下覺得如何?”曹變蛟也是向朱慈炯請示道。

“那就弘光吧!”朱慈炯哪裡會在意這些,當下也是欣然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