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軍在去年十一月間,派兩萬人馬向清兵反攻,圍攻黃河以北的戰略要地懷慶府,結果把懷慶城門開啟了,清兵死傷數千人,遺憾的是剛剛取得的戰果並沒有維持多久,很快清兵大軍增援,大順軍並沒有得到有利的支援,又很快敗退。
李自成曾經決定,兵出撞關進人山西和河北,襲擊清軍後路,使其不敢貿然西進,但卻沒有成軍,因為沒有那麼多糧餉和戰馬。對付騎兵,自然需要騎兵,但是大順騎兵缺乏,從山海關失利之後,一路敗退,大順軍的馬匹損失了很多,也曾派人去向北方的蒙古人購買馬匹,結果蒙古人畏懼滿清兵鋒,不敢與大順軍交易。李自成還派少數部隊到河北,騷擾清軍糧道,可是如今各地百姓對大順軍見之如同仇敵,有些人原來是歸順擁護大順朝的,可是經過這幾次失利之後,對李自成也不再有任何親近,已經投降異族滿清了,以至於李自成的兵馬最後全部被清軍剿殺。所以李自成所有的希望都落空了,當清軍奪回懷慶府,率軍到達潼關下時,李自成只能集合起來不到二十萬人的隊伍,準備憑險據守,守住關中,可是手下的兵馬都被清軍打怕了,臨陣退縮者甚多,李自成是迴天無力。
李自成因為短短一年來的起伏波動、連連打擊,身體也不行了,剛剛四十歲的人,兩鬢已經生出許多白髮,好像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連握刀的手都開始有些顫抖,他已經不再是昔日的闖王了。
他親自在潼關指揮戰爭,可惜士氣低落,連戰連敗。當清兵大舉攻城之前,他也多次攻擊反撲,結果每一次都是失敗而回。他沒有力量在清兵大舉進攻之前擊敗敵人,自然無法擋住對方的攻勢。
當李自成和劉宗敏在潼關與清兵相持的時候,北路清軍阿濟格率領的滿洲大軍從塞外南下,進攻榆林,從襄陽北上的高一功拼死守衛,在榆林城上同清兵展開了頑強的防禦戰,清軍不得克。阿濟格又分出一支人馬從榆林南下,經過米脂,進攻延安。李過守延安,圍久不下,李過死守延安,企圖拖住阿濟格,不讓他的人馬前往西安。但是他們的手中兵馬都不多,阿濟格分兵圍困據守榆林、延安的李過、高一功部大順軍,自己領兵南下西安,李過、高一功部被切斷了往西安的退路,被迫放棄陝北。
清軍的紅衣大炮運至後,進逼潼關口,潼關之戰打響,大順軍於關前據山列陣,清軍前鋒統領努山、鄂碩等於側後包抄,護軍統領圖賴率騎兵由正面進攻,大順軍雖頑強拚戰,仍失利。大順軍將領劉芳亮領兵千餘,偷襲清營,被清軍擊敗。李自成親率馬步兵拒戰,又被清軍擊敗。清軍用紅衣炮轟擊,接著大舉進攻,相繼攻入大順軍陣。
這時,北路清軍由阿濟格率領主力向西安推進,李自成面臨清軍兩路夾攻,被迫率主力撤回西安,李自成親率大將劉宗敏、劉芳亮等精銳部隊北上,準備與阿濟格部清軍決戰於陝北,順軍已是軍心渙散、紀律鬆懈、指揮混亂,在靈寶大敗。
大順潼關守將馬世堯經十三天激戰,最終不敵,潼關失守,清軍佔領潼關,守將馬世堯率所部歸降。李自成見清兵兩路夾攻,陝西陷落已成定局,遂被迫放棄西安,經藍田、商州,走武關,退入湖廣。
四月十六日,大順軍進攻鄖陽府,鄖陽府兵少民稀,守備王光恩戰敗南撤,李自成隨即佔領鄖陽,李自成計劃乘舟東下,先取大順朝的襄京襄陽城,而後奪取湖廣,順江而下取東南作為抗清基地。但大順軍尚未準備充分之際,清軍分水陸兩路突然襲來,李自成倉促棄鄖陽向東南進發,奔竄襄陽府。四月二十日後,清軍在青桐關、均州接連大敗大順軍,切斷其南逃之路。李自成見南下已無可能,便掉頭向西南進軍,準備穿過漢水轉入漢中。
宋獻策與劉宗敏率領數萬人馬迂迴作戰,先北上南陽,而後折返鄖陽,過了三四天才護著大順皇帝李自成再回到鄖陽府。李自成在先前進人鄖陽的時候,鄖陽幾乎是一座空城。鄖陽這些年連年征戰,剛剛恢復的一點元氣已被剛剛歷經的戰事破壞殆盡。
沒有死於兵禍的百姓大批逃往山林中,一則害怕李自成的人馬騷擾,一則怕清兵來到,所以凡是有力量逃跑的人都儘可能跑得遠一點,因此上不但鄖陽府城差不多成了空城,就連附近的村鎮也不例外,人也逃得不知去向了。
“幾年前在潼關南原大戰,朕敗得很慘,突出重圍後身邊只剩下十八個人。可是雖然戰敗,我們並沒有放棄,因為那個時候我們還有堅定的目標,不推倒大明江山誓不罷休。如今這股氣是一點都沒有了。雖說還有十多萬將士,可是人人都成了驚弓之鳥,遇敵一觸即潰,不逃即降。你們說,這難道不是天要亡我大順麼?”
李自成看著面前一片荒涼之境,也是心下百感交集,苦不堪言,當年他本是陝西一驛卒,因時勢所逼,加入闖王高迎祥的部隊,十幾年的戎馬生涯,屢敗屢戰,最後才奪湖北、佔關中,下中原,入主燕京,不過四十日,沒想到就是因為一個吳三桂的倒戈,使得大順局勢惡化至此,大順領土丟失殆盡,人心渙散,人心不附,他幾近絕望了。
“皇上,雖然國土丟失,但我們還有十數萬大軍,亳侯所部也有數萬大軍,正在向漢中進軍,我們只要進入漢中,還有機會收復關中,重建大順啊!”宋獻策在一旁拜道,他是聽出來了,李自成這是絕望了,若是李自成如此,那這十幾萬人馬怎麼辦。
“漢中…漢中…北京丟了,河北丟了,山西、河南丟了,現在關中也丟了,漢中,能夠有什麼用處,還能收復失地嗎?天意要亡我李自成,人力豈能逆轉!”
“十八子主神器,這就是天意,皇上切莫灰心!”宋獻策繼續勸說著,不能讓李自成如此下去。
“你是讀書人應該知道,古往今來每朝每代的讖言,有幾個是真的?太平道的‘蒼天當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魏晉南北朝時‘老君應治,李弘應出’,不過是一句口號罷了,朕的身體還能支撐多久,朕自己很清楚,就算是真的天命所歸,朕也難以看到那一天了。”
李自成哀嘆一聲,他的心志雖然不想承認自己不行了,但是他的身體告訴他,他已經沒有多少時日了,他不想承認也不行。
“皇上……”所有人都是跪在那裡,面有悲色,李自成身邊的人都清楚,他說的不是假的,一年前李自成還能縱馬馳騁於疆場之上,但是現在連上馬都有踉蹌了,這一幕大家都是看在眼裡,只是沒有人願意說出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