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瞅著,那石板可以撬回去鋪路!”
“撬起來先擱那邊,把土清了,燒一燒再搬到車上。”
村子裡面的土路一下雨就變得泥濘,容易滋生蟲蠱,雖然現在鋪著一些木板碎石,但誰不喜歡更平整的呢?
路平整了,運東西都更快。
今年冬天村裡要搞建設,就該把村裡路也整一整!
“這些衣服,布料多好啊!”
“村長說了,甩外面的不要,染了邪氣。屋裡衣箱裝著的可以。”
昂貴的衣物,村民們曾經只能遠遠看著。連摸一下都是奢望的布料,如今就在眼前。
可惜很多都不能要,帶回去就得費勁兒“祛邪”,反正有的選,他們不如去選那些乾淨的衣服和布匹。鎮上的東西,只要能帶回去,就都是他們的。
對著那些衣服惋惜的人,也就嘴上說說。
他們可都聽過話本的,知道那些衣物“不乾淨”。
“那邊那屋,橫樑可以拆下來。”
“我找到一輛牛車!牛沒了,車還在,挺乾淨的,能用!”
“那邊幾個鋪子,門板好拆,先拆了帶回去。”
拆下來的先放到指定的地點曬一曬,有潮氣的都給晾乾。
越是乾燥的器物,邪蠱越難以存活。
各種談論聲中,一位面容嚴肅的村民守在院裡,拿著幾張紙,他識得幾個字,對照著上面寫的東西提醒其他人。那是溫故和主事人們商議後寫下來的指導手冊。
“大石板就算了,青磚貼地的不要!地面上的東西夠我們用了,不要貪圖危險物!”
有人負責拆卸,有人負責裝車,裝滿就拉回去。儘快往返。
道長說了,他們最多隻有三日時間,看到外面再有邪物出現的時候,就必須要撤退了,說明燒荒火燎已經失去威懾效果,活人的血氣會把它們再吸引過來。
用於燃燒的藥草也有限,總不能一直在這兒消耗。
有人想要把鎮上的這些屋子都拆回去,劉獵戶阻止。
“一次拆不完。挑幾棟邊上完整的屋子,離開前封上,等冬天落雪的時候,咱們會再來一次,也有個落腳的地兒。”
有位年紀大些的村民,嚮往地看著鎮上一棟大屋,“真不能搬到鎮上住?多留些屋子,逃難來的人也能住下。”
不等劉獵戶解釋,他兒子在旁邊嚷上了,“哎喲我的親爹!你別隻往好處想,你就想想,如果來鎮上的是賊人,他們要是在這裡安身,對咱們就是威脅!”
“咱們村就不同了,按話本里說的,那叫易守難攻!真逼急了,咱就逃山裡去!”
山裡也有中邪風險,但如今這世道,躲哪兒都不安全,真到了逃命的時候,還能顧慮那些?
相比之下,還是村裡更好,不像鎮上,四通八達還沒有圍牆,不安全。
劉獵戶也不再說這些,他讓人去鎮上再仔細找找有沒有能用的武器。
有些兵器以往禁止百姓私造私練。
他身上揹著的強弓,以前就是他不能用的。
身上穿的衣服、護甲,以他的身份,都是不能使用的。
“章服,居所,轎輿,以別貴賤。”
往日劉獵戶去縣裡貴人家做事時,聽那裡的夫子說的。
哪個階層,什麼身份,就用什麼東西。
現在不分了。
至少,在這裡,誰找到就是誰的。
村民們找到就能帶回去用,多囤點備用,生存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