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昌文整理好頭緒,拿出紙筆,邊寫邊說。
“咱們國家現在的發展趨勢是學習西方國家的優勢,首先在大城市推廣,然後向小城市推廣,最後普及到農村。”
“當然,這是政府層面的策略,作為一個鄉村,我們可以快步走在前面,而不是等著國家來幫扶救濟,所以我們自己必須想出路。”
“今天你們提的這個建議非常好,在未來,大家的錢包都鼓起來了,想的肯定是過上好生活,那麼重新修房子,肯定是第一位。”
“我去過城裡,也住過平房,兩者是各有千秋,木房子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漏雨,瓦片太容易壞了,而平房在防水上有很大有優勢,當然這些我們都知道,我也不多說了。”
楊有權點了點頭,心中卻在非議,這已經說的夠多了。
楊學新道:“說說你的新想法。”
黃昌文道:“我的想法就是我們村可以成立一個建築公司,前期也不叫公司,就像合作社一樣的組織,把村裡人都集合在一起,然後哪家要修房子,就一起去,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農忙的時候在家種田,閒的時候就出去修房子,一年四季都有收入。”
楊有權道:“我也是這個意思。”
黃昌文道:“凡事都要有一個引頭人,這事是你提出來的,你可以帶頭,但是你必須把這方面的知識學到位,充分學習已有的經驗、成熟的經驗,我這個人不喜歡摸著石頭過河,要做一件事,就必須做好,我們必須讓第一個產品就成為亮點工程,讓其他本來沒有這個想法的人看到我們修的房子這後,都覺得必須給自己來一套。”
楊學新沒想到這事會如此複雜,如果真的每樣都學,等學到技術的時候,大家手裡的錢都花光了,又拿什麼來修房子?
楊學新道:“邊學邊做也沒有關係,重點是先修幾棟出來,讓其他村人看到我們村富起來了。”
黃昌文道:“楊三伯,這事我不同意你的這個觀點,咱們要做就要做好,如果第一個例子做失敗了,那以後誰還信任我們,這事又怎麼做得長久?”
楊學新道:“咱們盡心盡力的做,肯定會做好,就算有點什麼問題,我相信大家也是能理解的。”
黃昌文道:“房子一家人生活居住的地方,可以說一輩子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房子裡面,關係到個人的安全問題,一但出事,垮子是會壓死人的,因為磚房和木房子不同,木房子各個構件之間是連線的,技術也比較成熟,修好之後不容易垮,可磚房不一樣,說的簡單一樣,就像積木一樣,很容易出事。”
楊有權聽他這麼一說,也覺得有道理,即然要做大做強,也不能急於一時。
有道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己先去摸索清楚整套流程,以後帶領自家兄弟一起做,改變楊家命運的機會就來了。
至於其他外人,就讓他們學具體的事,砌牆的就只砌牆,粉刷的就粉刷,也能賺錢,還不影響自家的核心地位。
楊有權道:“黃大哥說得在理,就按你說的辦,我立刻抽空去學習,學成之後回來帶領大家一起幹,一起賺錢。”
黃昌文道:“你有這個想法真是太好了,我再仔細思考一下,看如何來推進。”
楊學新見兒子同意,黃昌文也大力幫助,感謝道:“有你的帶頭,這事一定能成。”
楊家父子一走,梁花說道:“你真是一天瞎操心,管那麼多做什麼,不過我同意他們說的,把這個房子重新整過,我的要求也不高,修個小二樓就行了,多幾間臥室,以後大哥一家人過來有住的地方,昌武他們來也是。”
黃昌文點頭道:“行,這個要求我答應你,保證讓你住上小二樓,但我要做的事,你也別擋著,都在一個村裡,只有我們一家富裕起來,其他人肯定不安逸,大家都富起來,也能帶動我們隊的整體生活水平,又有何不好?”
梁花道:“你就是個爛好人,做哪樣事都只替別人考慮,不為自己打算,還有我提醒你,以後做什麼事,都先和我商量一下,別自作主張。”
黃昌文道:“這事你不是知道了嗎?還有什麼好商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