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0章 分麾

他曾任太中大夫,多次任邊郡太守,奉命屯兵邊境多年,保家衛國,怎麼說也算是大漢威名赫赫的將軍。何況自己現在是長樂尉衛,手握長樂兵衛,這將軍的寶劍怎可被他人輕易出鞘。

陛下雖然年輕,但也不會不懂這個道理。

他正思忖著,身邊的劉徹轉過頭看向衛青,聲音比方才的肅殺要和婉了許多。

“衛青,把劍撿起來,還給程將軍。”

“諾。”少年拜手,忙彎腰雙手將身邊寒光凜凜的寶劍撿起來,才站起身來,依舊低頭頷首,十分恭敬,雙手將寶劍道程不識面前。

程不識還未抬手接過,誰知劉徹竟先一把將衛青手中的利劍接了過去,抬手高高揚起仔細端詳了一陣,唇邊不禁輕笑道:“程將軍的利劍,朕今日算是見識了。現在留守在長安的將軍中,也就只有程將軍是真正的跟那些胡虜交過多年手的。素聞將軍治軍嚴謹,人不解甲、馬不卸鞍,軍隊固若金湯,匈奴久攻不破,將軍久戰不敗。朕心中甚是敬仰,朕的羽林,也想交由將軍把一把關,傳授一下經驗。”

說罷將手中寶劍順勢交給了眼前的少年的雙手中,少年沒有做聲,恭敬接過。

程不識此刻才明白了劉徹的用意原來在這裡。

留守長安的將軍之中,若說與匈奴人是老對手的,除了他程不識卻又沒有其他人了。李廣將軍此時已經奉命駐守雁門去了,自己留守宮中,做了太皇太后竇氏的長樂衛尉。

雖說是衛尉,但太皇太后確實透過自己與漢軍各部取得聯絡與管轄,她一個深宮之中的婦道人家,軍隊的事情,自然許多事情不方便出面的。

可匈奴連年襲擾,並沒有因為和親與饋贈有絲毫要消停的意思,邊境本也缺乏他這樣有帶兵經驗的將領,可太皇太后將自己留於身邊,也是為了方便管控三軍所做的不得已而為之的決定。

若說治軍,自己雖然與李廣將軍的理念相悖,也不像李廣將軍作戰那樣勇猛,戰績顯眼,但軍隊紀律嚴明是出了名的。

他程不識帶領過的軍隊必分成部伍,有職責明確的層級指揮系統。他的軍隊雖以步兵為主,行軍很慢,但卻很堅實。凡是他率軍作戰,前面必有斥候,左右也一定有掩護,各個部伍只見穿插呼應,互相照管,安營紮寨也有自己的一套章法。

因此軍隊行進起來,全軍一鼓作氣;紮下營來,敵人襲擾,卻也不能衝散。雖然沒有李廣那樣的顯耀的大勝,卻也從未有過敗績。

但他畢竟是長樂尉衛,陛下叫他插手自己羽林衛,可見也是對於太皇太后交付虎符的一種回禮,以示祖孫一心,相互信任,他程不識自然不能拒絕。

程不識不禁轉眼看向一旁雙手拱劍,低眉恭敬的少年,看他方才被陛下一通逼問,面露難色,想必也是不知情的。

他年紀雖然輕,卻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沉穩鎮定,沒有一般年輕人的輕浮躁動,眉目倜儻,溫潤的眉眼下隱隱藏著幾分微微露出的鋒芒。

程不識閱兵無數,如此少年,說不準真是一個好苗子,心中不禁苦笑,這又哪裡是賞啊……

這分明就是大賞。是帝王的提攜。

這讓程不識不禁揣測起了眼前的少年的來路。

究竟是什麼樣的緣由,讓他這樣一個低眉順眼的少年郎君,入得了劉徹的眼睛。

程不識抬手接過少年手中的寶劍,一把插入自己腰間的刀鞘之中,那少年沒有抬眼打量他饒有興味注視的目光,依舊沉著這恭敬低眉。

程不識將軍不禁嘴角輕笑,轉身拜手對劉徹道:“陛下謬讚了,老臣盡力而為便是。”

“今日是重陽佳節,朕現在就有勞將軍替朕分麾下炙,犒賞羽林諸將,如何?”劉徹的臉上依舊是難以捉摸的笑意,拱手指向角樓之下正在操練的羽林將士。

“末將領旨。”程不識垂眉,朝著劉徹扣手,轉身對著閣中的羽林郎官道:“諸位羽林將士,皆隨程某移步臺下。”

“諾。”閣中諸將亦以軍禮回之。

程不識身先士卒,向劉徹告退,轉身大步流星的出了偏閣,閣中諸將也緊跟其後。

衛青人微言輕,自是等諸位將領結隊而出後,最後一個才敢動身跟上。

他轉身正要跟出去,誰知,身後人突然沉著嗓音低吟了一句。

“衛青,你留下。”

衛青微怔,不禁停下了腳步,雖然心中忐忑,卻也只得轉過頭來,向著身後人恭敬一拜道:“請陛下指示。”

“先把頭抬起來,看著朕。”那人忽然說。

“衛青不敢……”

“你今日是要違背朕的旨意幾次?”那聲音說不上輕緩,也說不上嚴厲,似乎聽不出情緒,卻又讓人難以違抗:“把頭抬起來。”

衛青顰了顰眉,緩緩地抬起頭來。

彷彿漫天星輝映入墨玉之上,目光交匯的瞬間,似乎又光火閃爍。

君臣第一次四目相對之時,竟是一片的沉默,閣中氣氛凝結。

忽然眼前人嘴角一撇輕笑,望著他道:“可想起來了。我們曾經見過的。”

喜歡一舞長安請大家收藏:()一舞長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