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佳節的習俗,據說是從高祖時候從宮中傳出來的。
據說高祖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后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
於是每年九月初九,長安城中總是遍插茱萸,沿街叫賣菊花酒和重陽糕的小販總是絡繹不絕,品質也是良莠不齊,瓦玉集糅。
熱鬧的長安城長街上,一個少女獨自牽著一匹異常高大的駿馬緩緩走過,惹得穿流而過的路邊行人皆側面瞧她。
她身量不高,身姿纖柔,看起來年紀還十分的小,可是眉眼妙麗,容姿動人。鵝黃色的衣裙顯得她的肌膚如雪般白皙,雪白的頸間一抹翠綠閃耀。她身邊的那匹黑色的駿馬倒是高大挺拔,顯得十分兇悍,與她溫柔美麗的樣子極其不合。
那少女路過一家賣重陽糕的小攤,仔細選了兩碟桂花味道的重陽糕。
賣重陽糕的小販是一位剛剛及冠的小哥,他的眼神似乎無法從少女如白玉一般無暇的面容上移開,她低垂著的如絲絨一般濃密的睫毛,仔細選好糕點,並沒有注意到眼前人不住的打量。
她小心翼翼地用油紙包好,再用一根細繩捆了個仔細,這才抬起眼來,一雙如春光秋水般的明亮又美麗的眼睛直直地望著他。
“請問,您知道哪裡有賣上好的菊花酒嗎?”她的聲音彷彿清泉落水一般沁人心脾。
賣重陽糕的小哥不禁臉上一紅,不知她是否注意到了自己方才極為失禮的一番打量,忙抬手指著遠處,掩飾住自己侷促不安的神色:“就在前面的岔子口一路向東走,有家特別好的菊花酒釀,名字叫延壽客,每年這時候,他門家的菊花酒便是最最受歡迎的。”
那少女頷首拜謝,收起桌上的重陽糕,牽著馬緩緩離開。
小哥遙望著她美麗的身影漸漸消失在長安街的人潮之中,才低下頭來看著她放在案上的錢幣久久出神。
延壽客的菊花酒是長安城中出了名的好,也有人傳說,這延壽客的第一任老闆,就是原先從宮中被逐出來的侍女賈氏,這菊花酒的配方才是真正的醇正。
只是這是年月久了,這延壽客也只有每逢九月初九時才會賣些菊花酒,平日裡都是做些別的營生,老闆也從姓李的換成了姓林的,這賈孃的傳說也逐漸淡去,最終難尋個明白了。
但長安城中人依舊喜歡每年重陽節來他們家裡買那菊花酒,每到節近,前來買酒的人也人總是絡繹不絕。
忙了一整日的店小二正煩悶著伺候了上一個討價還價的客人,低下頭來將散碎錢幣收進抽屜裡去,只覺得一片陰影從窗前又落了下來。
他自然知是買酒的客人,頭也沒抬,敲了敲旁邊的提板:“五十錢半斛,八十錢一斛。不賒不討。”
眼前的人不出聲,他有些不耐煩了,趕忙抬頭道:“你究竟買還是不買,這後面還……”
正說著,卻忽然啞巴了。
眼前美麗的少女微微頷首望著她,眼中的光芒彷彿波光瀲灩的豁免一樣靜悄悄地望著她。
“我要半斛就行,不過我沒有裝酒的罈子,勞煩您幫我尋一隻罈子來,我付錢就是。”
延壽客的店小二愣了愣神,不由收了收自己方才不耐煩的神色,趕忙問道:“姑娘是要什麼罈子。我們這裡有好幾種酒罈子呢,有上好的白瓷罈子,束了上好的紅綾封壇,也有彩陶的,最次的是陶土罈子。您要是帶回家去自己喝的,您就拿陶土罈子最是划算了。”
她眼中的光不知為何忽然暗淡了一下,沉默的半晌方才開口說:“我是要送人的。您幫我選一罈最好的便是。”
說著素白纖細的小手,從懷中掏出一錠金子,輕輕放在了案上。
小二哥趕忙幫那姑娘選了斛瓷面最白的酒罈子,看她身材瘦小定是抱不太動的,卻又見她身後牽著一匹高頭大馬,索性也幫她把酒罈子拴在了馬身一側,綁得結結實實。
她道了謝,牽著馬悄無聲息地轉身走了。
店小二茫然地望著她漸漸消失的背影,想起了她肩那一抹不尋常的翠綠,嘀咕了一句:“不只是哪家的,真是捨得,居然讓這樣的小美人自己出來買酒。”
說完便又悻悻地回到了店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