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扶著李鸞,親手將她送上車。獨自騎在馬上,目送著她那一隊人馬緩緩消失在南去長路的盡頭。
她選來選去,終究是沒有選擇到自己身邊。
這或許,也是正他為之念念不忘的地方。
他獨自一人騎著馬沿著回長安的山路彳亍,也無心欣賞身邊的風景,惆悵萬千中忽然望見那山巔之上一人一馬,迎風佇立在崖邊。
劉徹勒著韁繩,停住身下的馬,仰首望著他目送著那隊人馬漸漸消失在蜿蜒的山道之上。此去經年,他果真是沒有捨得,就讓她這樣孤零零地離去。
兩人久久緘默不言,只一前一後騎著馬沿著山道緩緩而行。他看起來心不在焉,目光遊離。劉徹側過頭去打量他,覺得他的臉色甚是疲憊,眼中的那些星芒也都隱上了深深的霧靄。
“從未想過,會要送她離開你身邊吧。”劉徹忽然出聲,淺笑著望他:“或許分開一些也是好事,小別勝新婚。也許她此去江南之行,一路好山好水,心中的愁緒也疏解了大半。或許一夜之間想開來,也未可知。”
“若是那樣,自然是最好。”他心不在焉,若有似無地答道。
劉徹望著他滿面的落寞,轉眼又望了望遠處長舒一口氣道:“仲卿,朕與你也算是相知多年了。你的秉性與為人,朕就算是不能全然摸透,卻也是能猜準個□□分的。別看你在戰場上威風赫赫、號令千軍萬馬。可在你那巴掌大的長平侯府,屈指可數的幾個女人之間,你卻連整日醉心於聲色犬馬的凡夫俗子都不如。”
說罷,他忽然抬起手來,握著手中的馬鞭,在他的胸口輕輕懟了懟:“她就逃到哪裡去,也都住在你這裡。你與她鬥,最終也只會是你丟兵棄甲,潰不成軍。”
“陛下說的對,我早已裡外不是人了。”他苦笑一聲,不再多言。
“朕雖這樣說你,但這種事情第一次,誰又不是摸著石頭過河。”劉徹長嘆一句,忽然想起了那個遠居在長門的蕭索身影:“至少你們心中還都是對方的好,即便是暫時的分開也還是又很多美好的回憶。她畢竟初經喪子之痛,這對於她來說總歸是個打擊,一時之間難以平復也是正常。出去散心也好,至少還可以出去。總不至只能待在深宮別院之中,最終硬硬憋成了一對怨偶。彼此怨恨,只盼著此生不再相見。”
衛青悄無聲息地跟著他身後,低垂著頭,沒有言語。
“你們在青雲觀遇襲的事情,張湯已經查出了些眉目。”劉徹忽然轉首望著他,正色道:“那些人皆是些江湖遊俠,無名無姓,身上也確實沒有什麼物件可以證明起身份的。他們那人錢財□□,自然是不會留下把柄給我們去調查。張湯覺得這條線追索無望,便又轉投到了河東那邊。那些匈奴人被喬裝打扮放進關內,總也是守關軍將的責任。他一路追尋,已然大約有了眉目。至於沒有打草驚蛇,也都是朕的吩咐。”
衛青聞後有些訝異,抬起頭來望著劉徹略微莫測的眼神:“莫非此事並非是針對衛青個人,已涉及到皇親國戚,威脅國本?”
劉徹嘴角一抹戲謔的淺笑,將目光緩緩移開:“或許是老毛病又犯了,看來七國之亂並沒有給足他們教訓。”
衛青聽後,大約也瞭解到了此事的嚴重。
“吳楚七國舉兵反叛,淮南王劉安接到吳王密函,本意欲發兵響應。奈何其國相深明大義,在得到劉安的兵權後,立刻倒戈吳王,效命朝廷。朝廷也派出曲城侯蠱捷率軍援救淮南,騎過被平叛之後,淮南國也因此得以保全。劉安此人好文,喜鼓琴吹笙,辯博善為文辭。信奉黃老修養聲息那套,愛惜名聲,撫慰百姓。此人還喜歡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據說其門下之客也有數千人之多。整日不是舞文弄墨、言政議事,就是窺伺長安,指點江山。他與手下門客所著之書《淮南子》皆是黃老帝王之學,可見此人居心叵測,早已有了不臣之心。”劉徹說罷望著身邊的衛青:“淮南王年事已高,鮮少來長安。不過我想那個淮南王女你應該是有印象的,聽說還拜會過你府上,贈你東南沿線匈奴腹地的輿圖。朕也納悶她一個弱質女流,怎會有那樣的東西。現如今想來,大約心中也是清楚明白了。”
衛青攢眉:“陛下是懷疑,淮南王劉安與匈奴人秘密勾結?”
“現在的情況開來,並被是沒有這個可能。朕一直未立太子,若此時天下發生變故,諸侯王將一齊爭奪皇位。他本是高祖之孫,就算是謀逆犯上,從血統上講也總是有辦法魚目混珠。”劉徹轉眼望著遠處,長嘆一聲:“他平日裡積聚黃金錢財,四處賄贈遊說,能言巧辯之士皆為其出謀劃策。此些人不精通政事,卻極擅巫蠱,成日編造荒誕的邪說,阿諛逢迎,引導民心。這樣的人若是勾結了匈奴,對朝廷來說,當真是外憂內患。朕以為,或許也是匈奴人忌憚於你,才與劉安等人達成協議,想取你性命,換一次於單于王庭合作的契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衛青想起那個屢次登門拜訪的淮南王女劉陵,也不禁沉下眸去。
“如今我們不知他手中的王牌究竟是如何,也只能以懷柔之計慰之,暫時不動聲色。朕也知此事對你牽涉極重,傷害之深,也希望你能靜心忍耐。”劉徹望著身邊一臉緘默的衛青:“不止是你,朕也要忍耐。朕已賞賜劉安几案手杖,說是體恤他年事已高,恩准他不必入京朝見。前些日子,朕還讓淮南世子劉遷,迎娶了朕的姐姐修成君之女為妃。如此封賞,也是希望他們能感激皇恩浩蕩,就此收手。可若是一錯再錯,畢竟國內大動兵革總會是傷及國本,朕就怕七國之亂的事情會再次上演。於國於民,也都是禍事一件。
兩人一路上都心事滿滿,在長安城門前分別。衛青原本提出要護送劉徹回宮,卻被劉徹婉言相拒。知道他初初與李鸞分別,心中此事定是百感交集,便也不想麻煩他,自己一路策馬飛馳向未央宮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