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周振作精神,向那邊一看,此人不是李密、陳壽,而是杜禎。他稍顯失望,又迅速緩和精神。
杜禎,字文然,益州蜀郡成都人。他是杜瓊之子。杜瓊,字伯瑜,是蜀中著名學者,杜瓊不僅精通經緯藝術,同時也精通天文占驗。譙周是他的晚輩,仰慕其才華,經常和他討論天文。杜瓊之子杜禎和譙周亦是好友,二人經常交流學問,杜禎年紀比譙周稍小。杜禎在諸葛亮時期入仕為官。但他這個人清心寡慾,不與人爭,雖有名氣,交際卻少,所以官職始終都是益州別駕從事。
杜禎和同郡柳隱字休然)、柳伸字雅厚)並列知名。柳隱隨姜維北伐。柳伸和杜禎類似,做到益州別駕從事的時候就沒有再升遷了,後隱於家中。
譙周見好友杜禎來了,道:“杜兄啊,來得挺早的。”
杜禎看著他,道:“允南兄,今日你這裡可有好肉好酒,我來晚了就歸別人了。”
譙周笑道:“看你說的,我家還缺這些?要多少有多少啊,你等就是拖家帶口也吃不完呢。對了,柳雅厚怎麼沒來。”
見譙周問起柳伸,杜禎搖了搖頭,道:“雅厚兄性格與我差不多,不愛交際。而你我是好友,他則不同,所以沒來。”
譙周道:“我一直當他是好友,他卻這樣,實在不給我顏面。算了,不管他了。”
杜禎指著後面,道:“你看,我杜家兄弟都來捧場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只見他身後站著二人,為杜軫、杜烈兄弟。杜軫,字超宗。杜烈,字仲武,杜軫之弟。
杜軫師從譙周,發明高經於譙氏之門,博涉經書。州闢不就,蜀郡任命他擔任功曹。
杜烈,志操堅定,操守方正,辦事能幹,思維敏捷,見識過人,為人公正坦率,和順純粹,名譽與兄長杜軫相當。
杜軫、杜烈還有一弟叫杜良,字幼倫,也是當世奇才,今日有公務在身,所以沒來。
益州蜀郡成都杜氏家族兄弟皆為名士,皆仕途興盛,州里把這作為美談。
杜軫道:“先生,學生杜軫來看你了。”
杜烈道:“先生,學生杜烈前來拜訪。”
譙周道:“好好好,蜀郡杜氏皆才俊,譙某真是感謝杜家人的捧場啊。”
於是杜禎、杜軫、杜烈三人便在譙熙的引導下,進了宅院。
之後,陸續又來了一些人,皆為蜀中賢士、學者。
王崇,字幼遠,益州廣漢郪人。王崇博聞廣識,學識淵博,性格高雅廣弘,被稱為貞士。官職為東觀郎,負責國史修撰,校定文字。
壽良,字文淑,益州蜀郡成都人。專研《春秋三傳》,全面透徹的掌握了《五經》,而且修養身心,高潔清白,操守方正,樸素簡約。官職為益州從事。
李驤,字叔龍,益州梓潼涪人,李福之子。李福,字孫德,諸葛亮去世前,劉禪派李福詢問諸葛亮國家大計。後隨大將軍蔣琬出征漢中,李福為前監軍領司馬。李驤為人灑脫,才智過人,知名於當世。
李撰,字欽仲,益州梓潼涪人。李撰通義理,五經、諸子,無不閱覽,好技藝,算術、卜數、醫藥、弓弩、機械之巧,皆至思焉。始為州書佐、尚書令史。季漢延熙元年公元238年),後主立太子,以撰為庶子,遷為太子僕。
司馬勝之,字興先,益州廣漢綿竹人。司馬勝之通曉《毛詩》,研習《三禮》。為人素來清靜淡泊,生性不喜追求名利。益州徵辟他為從事,進升尚書左選郎。
陳術,字申伯,益州漢中人。陳術博學多聞,著《釋問》七篇,在州郡縣任職。
譙周請來了幾乎當時他能請到的所有學者、門生。
不過,總有個例外讓他等待,譙周還站在家門口,一心焦急。
長子譙熙把客人皆引入後院後,回到宅門口,見父親還站在那,勸道:“父親,能來的都來了,你也很勞苦,進來休息吧。”
譙周不滿道:“吾之子游還沒來呢。”
譙熙道:“陳壽,父親不能因一人而讓全國名士苦等吧。”
譙周道:“是啊,這個道理難道為父不懂嗎?只是為父的元神在告訴我,院內之人以後皆無名之輩。只有陳壽、李密那樣的人才是人才。特別是陳壽,他或許能成為我一生中最為得意的門生,李密,能算第二。這二人皆不來,我怎能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