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道:殿下,末將被命為巴東太守,永安都督閻宇副將,助其守衛永安。末將誓報皇恩,忠職巴東。今當別離,願殿下保重。羅憲。
看過此信,劉璿深為感慨。其實他早知羅憲要走,只是不好干預,今日收到此信,也只能順其自然。
早前輔佐劉璿的三人,霍弋、羅憲從此各守一方,譙周則病於家。蔣顯、李撰、張鬱代替其三人的職位。
這時,羅憲正在前往巴東的路上。
剛離開成都,便見前方有一行車隊。
羅憲很好奇,快馬追去。
等追上車隊,車上人開窗露出頭來,道:“羅令則。”
羅憲道:“原來是龐侯。”
關內侯龐宏,他因輕視尚書令陳袛,所以無奈離開成都,今日便是他去往涪陵赴任涪陵太守的日子。
羅憲道:“這麼巧,一起趕路嗎?”
龐宏到:“好啊,有個伴了。”
於是龐宏停下馬車,從車中走出,騎上馬來。
兩人並排,龐宏道:“令則啊,我聽說你升為巴東太守,恭喜你啊。”
羅憲道:“為何要恭喜我?”
龐宏看著前方,道:“從此魚遊大海,鳥飛青天,何不恭喜,何不快哉!”
龐宏突然向前飛奔,又停下來回看羅憲。
羅憲即策馬跟來,追至他身前,道:“話雖如此,可忠賢都走了,誰來保護陛下呢。”
龐宏笑著揮了揮手,道:“令則此言差矣,陛下自然有人保護,天下少了誰也都能運轉。如今巴東輪到你管,涪陵輪到我管。你我各盡其責,便是對陛下、對朝廷最好的盡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羅憲聽後笑了,道:“我明白了,能為國家守衛邊疆,保一方安寧,也就是忠誠於陛下,也就沒有遺憾了。”
二人順路走了一段後,便到了分道之時,二人停下馬來,龐宏道:“綠水青山,處處忠骨。是時候了,你我就此分別吧。”
羅憲道:“好,還請龐侯保重,羅憲告辭!”
龐宏道:“祝你順利,龐宏告辭!”
於是二人分別。
看著羅憲遠去的背影,龐宏忽然感慨起來,道:“國之俊傑,不得其時啊!”
在龐宏眼裡,他與羅憲分別得罪了陳祗、黃皓,或許這輩子再沒機會回成都了。至於報答國家,只剩下一份心願寄託。
而羅憲,四十歲的他現在正去往巴東,他要隨閻宇一同鎮守國家的東大門。至於以後之事,他很難去想,也只能看天意。
來到二月,淮南之戰,走向終結。
吳援孫綝退回建業後,淮南壽春城的後續徹底斷絕。城內雖組織了幾次突圍,卻均告失敗。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誕依然要堅守壽春城。其原因是他感覺大雨將至,只要淮河一漲水,司馬昭再多軍士也沒用。想想當年關羽不就是靠水災把于禁、龐德的七軍給淹沒。最後于禁投降,龐德被殺。若是昨日重現,就算不能消滅司馬昭,衝出包圍圈還是可行的。所以諸葛誕一直等雨,可惜他期待的雨,遲遲未來。
隨著堅守時間越長,情況未有好轉,諸葛誕內部產生了爭論。
諸葛誕手下蔣班、焦彝認為應該趕緊突圍,才能儲存部分實力。
而吳援文欽認為,三萬吳軍在城內,吳國不會坐視不管,建議固守待援。
兩邊爭論,諸葛誕糾結了,最後採用文欽的建議。蔣班、焦彝再勸,諸葛誕揚言要殺二人,於是蔣班、焦彝一同跑路,投降司馬昭。
又過了一些日子,文欽認為軍隊人數太多,糧食不足,該把北方士兵遣散,只留南方士兵,以節約糧食,以便固守。
諸葛誕聽後不同意。因為他擔心覺得若是把北方士兵遣散,自己將何去何從?自己手上沒兵就沒權,沒權就沒資本,以後誰還會聽他的命令。見自己的主意沒被同意,文欽與諸葛誕發生爭論,又升級為對罵,諸葛誕盛怒之下便把文欽殺了。文欽的兩個兒子文鴦、文虎聽說父親被殺,想報仇卻能力不足,便跑路,投降司馬昭。
壽春城被包圍大半年,前後跑路的軍士,加起來有幾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