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章 治國事軍屯鍋魁

一間軍營中,蔣斌拿起一把打造好的軍刀,道:“蜀江好水,百鍊成鋼,你看這把如何?”

王含接過軍刀,小試鋒芒,讚道:“好刀!快刀!神刀!大讚啊!我軍要是有幾萬把這種刀,何愁魏賊不滅啊!”王含道後把軍刀放回原處。

蔣斌道:“軍刀只是其中一種兵刃,我軍作戰需多兵種多兵器配合作戰,可不能全靠軍刀啊。”

王含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一起去看連弩。”

二人走到製作連弩的工匠旁,停下腳步,王含道:“老師傅,現在製作連弩的原料夠用嗎?”

工匠道:“回將軍話,現存原料可以打造約一千五百張連弩和五十萬發箭矢。”

王含點了點頭,道:“不僅要保證數量,還要保證精良。只要有好的連弩,在戰場上,大軍才能減少流血,更多殺敵呢。”

工匠道:“在下一定盡力。”

蔣斌道:“我會上報朝廷再搞些原料來,大將軍說了,我軍這次一共要打造五千張連弩和五百萬發箭矢。”

工匠道:“明白了,原料充足就可以做到,謝謝將軍的支援。”

當兩人走遠後,王含略有疑惑道:“五千張連弩,五百萬發箭矢,這數量可不少,真能搞到那麼多原料?”

蔣斌肯定道:“當然了,你看南中,巴東,巴西,都是物產豐富之地,生鐵和木頭從來不缺,一切皆事在人為,有什麼不可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含笑道:“那還真行啊,我與你一起上報此事,一同置辦。”

蔣斌道:“好啊,與你同行,我求之不得。”

二人繼續在車官城檢查各項工作。

今日鹽府。

劉備入蜀後,設定‘鹽府’衙門,任命南陽人王連為司鹽校尉,負責鹽鐵的經營排程,獲利甚多,有效增加了財政收入。季漢的鹽井有官辦、私辦兩種。官營者,歸鹽官直接管理。民營者,其產品也一律由鹽官統一調撥銷售,所得鹽利酌情分配。諸葛亮為增加鹽賦收入,開鑿許多新井,使得鹽井作業不僅在成都附近展開,還擴大到巴東地區。

因為季漢劉備、諸葛亮等對井鹽的重視,使得季漢的製鹽工業相當發達,僅在成都附近,常年從事製鹽的灶丁高達兩三萬人之多。

姜維和趙廣,此時一同前往鹽府考察。

在去鹽府的路上,姜維道:“三十年前,我剛歸國,隨你父親到各地考察。三十年後,他的兒子又跟隨我,這說明什麼?”

趙廣道:“這說明雖然已經過去三十年,但是一代代人對於復興國家之決心,從未改變。”

姜維道:“是啊,你我今日去鹽府,就是為復興國家而努力。蜀鹽,可以說是立國之本,如今有數萬人在從事這項工作。生產出來的好鹽,可以銷售天下,可以富強國家。”

趙廣道:“正如將軍所言。”

當他們來到鹽府外,見到了出來迎接的司鹽校尉。

司鹽校尉道:“大將軍,趙將軍,歡迎。”

姜維道:“走,直接去鹽井看看。”於是他們沒有進入鹽府府中,而是直奔不遠處的一片鹽井地。

當他們走到一處,姜維對司鹽校尉道:“你看這個鹽井,使用三十多年了吧,我記得丞相在時就有它。”

司鹽校尉道:“這正是丞相在時開鑿的鹽井,像這樣的鹽井這裡前後鑿出十四個,皆稱之為諸葛鹽井。”

姜維看著附近,果然附近有十餘個大小不同,但風格頗似的鹽井,回頭樂道:“真好,這樣可以多開採井鹽,增加國家收入。但這個鹽價不能輕易改變,不能為了牟利而增加百姓負擔。”

司鹽校尉道:“大將軍請放心,鹽價制定非常嚴格,沒有國家之令,無人敢輕易改變。”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