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朝。
姜維命軍士將改良軍屯鍋魁拉來一車,放於朝堂之上。
百官見狀皆驚,嚷嚷議論。
劉禪看著這車,也疑惑不解,於是對姜維道:“姜愛卿,這是?”
姜維走到車旁,取下車蓋,從中拿出一塊熱鍋魁,站於百官之前,對劉禪道:“陛下,這是改良軍屯鍋魁,近期剛研製而成,它是一種非常好的軍糧。”
劉禪樂道:“真的嗎,它有什麼特點呢?”
姜維道:“改良軍屯鍋魁小而美,味甚佳,且存放時間最多可以達到半年而不發味、不變壞,大大緩解以前因糧草不足而造成的撤兵問題。”
劉禪道:“那這麼好,拿來吾看看。”於是他命兩個黃門官前去拿來。
劉禪拿到手忍不住想吃,旁邊黃皓咳嗽一聲,劉禪頓時放下鍋魁,冷靜想了片刻,還是拿起扯下一小片,入嘴試吃。
姜維見他在吃,道:“陛下,以為如何?”
劉禪吞下後,道:“酥香脆爽,油而不膩,很好吃啊,眾卿試試,都來試試。”於是百官走到車旁,各自取下一塊試吃。
只見百官邊吃邊說好,看來眾人皆對這樣的食品既感興趣也覺得滿意。
劉禪將剩下的鍋魁放下讓黃門官拿走,擦了擦嘴後,樂道:“姜愛卿啊,你是怎麼想起研製這種軍屯鍋魁的,說來聽聽。”
姜維道:“陛下,研製軍屯鍋魁是當年諸葛丞相讓我負責操辦的,以前是初試,而現在終於大功告成。用木牛流馬拉上一整車隊,翻越祁山、秦嶺,可以運達三千里之外。”
劉禪道:“這真是好極了,吾看可以馬上推廣。不僅可以軍用,將來還可以民用,這事就交卿負責了。”
姜維道:“臣遵令。”
劉禪看著陳祗,道:“陳愛卿。”
陳祗迅速將口中最後一點鍋魁吞下,道:“陛下,臣在。”
劉禪倒是不慌不忙,道:“別急,慢點吃。之前,吾讓卿負責統計全國最新人口數,如今都統計好了嗎?”
陳祗道:“稟陛下,都統計好了,請尚書僕射董厥向陛下呈報。”
於是董厥上表,表上內容:景耀年漢國總戶口二十八萬戶,男人和女人共九十四萬人,將士十萬二千人,官吏四萬人。
劉禪一看,表情有些不滿,放下此表,仰頭道:“吾記得開國時全國戶口二十萬戶,男人和女人共九十萬人。這都過去三十多年了,就增加了八萬戶和四萬人,這是怎麼回事,看來全國人口沒有增加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見皇帝不滿,百官皆不敢說話。
劉禪又看著陳祗,道:“陳愛卿,這個問題還是你來說一下。”
陳祗硬著頭皮,解釋道:“陛下,其實這個表並不準確。”
劉禪疑惑道:“恩?為何不準?”
陳祗道:“除了各郡、縣能統計到的戶口人數,還有一些是無法統計的,比如各家族的家僕家丁,各將軍的部曲,還有未登記的外來流民,另外南中地區和其他邊區的外族人口,這些都是難以統計的。”
劉禪聽後明白了個大概,依然皺眉道:“那卿說無法統計到的人,大概會有多少。”
陳祗看了眼董厥,董厥道:“陛下,據臣估計,沒統計的人應該和統計的人差不了多少,或有百萬,若全部統計到位,全國不會少於二百萬人。”
劉禪看著夏侯霸,道:“夏侯愛卿,魏國那邊的人口統計,也會有這樣的問題嗎?”
夏侯霸出列,道:“陛下,自有統計以來,都是這樣。人口統計皆不包括家族、將軍的家僕、部曲和其他外族人,魏國、吳國皆如此。”
劉禪略微點頭,又問道:“可是若不能統計,國家的兵源、糧稅等都不能提高,這該如何是好啊,陳愛卿。”
陳祗有些為難,道:“這個確實不好辦,除非有什麼變故。比如楊戲被貶,他的家僕就可以拿來統計,可是其他人就不行,比如張翼和譙周兩位臣子的部曲、家僕就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