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章 張蔡之風曰釋譏

巴西閬中,官府。

會議結束,眾人散去。

此時前堂只有諸葛瞻和陳壽二人。

諸葛瞻把案几上的幾個錢拿起來,盯了片刻,走到陳壽身前,道:“等回到成都,我把這幾個錢拿給陛下看,陛下看後或許就會明白百姓之苦了。我想十年不出兵,是很有希望的。”說後他將這些錢包裹起來放好。

陳壽拜道:“謝葛侯。”

諸葛瞻把他扶起,道:“說來也怪了,你這樣優秀的人我之前怎麼沒有留意呢,還是你隱藏太深了?”

陳壽笑道:“在下不敢,我只是一個無名小輩,能認識葛侯已是幸運,怎敢隱藏。”

諸葛瞻也笑了,道:“可別這麼說,就算現在是無名者,但我認為你是良才、大才,總有一天會成為歷史大人物,名氣比我還大呢。你以後長留我身邊,就別走了。”

陳壽沒有立即答應,而是從袖中拿出一個書信,道:“葛侯看這個。”

諸葛瞻拿到一看,原來是光祿大夫譙周寫的介紹信,諸葛瞻看後大悅,道:“你呀,我說你隱藏太深你還不承認,這個早該拿出來了,我接受。”

陳壽道:“陳壽願追隨葛侯。”

諸葛瞻道:“好好好,這樣就對了,你我也應該離開官府了。”說後諸葛瞻拉著陳壽,一起離開了。

諸葛瞻在巴西忙碌公務,姜維在成都也沒閒著。

一天上午,姜維帶著李密、趙廣,視察成都的城防,此時三人站在城牆上。

走到一處,姜維停下腳步,對趙廣道:“趙將軍,你覺得成都這城牆修得如何?”

趙廣觀望城牆,回道:“大將軍,成都城牆長二十里,高七丈,堅固可靠,堪稱雄壯。就算被十萬大軍圍攻,堅守三年也毫無問題。”

姜維道:“是嗎?那令伯,你認為呢?”

李密想了想,道:“大將軍,我認為城牆修得再牢固,也不如人心牢固。若人心散了,這不過就是大一點的棺具罷了。”

姜維道:“趙將軍聽到了嗎,想要守衛一座城,最重要的是人心,其次才是堅固的城防。”

趙廣道:“末將明白了。”

姜維指著遠處,道:“二位看那邊,宮門口的那兩座高大的石犀牛像。”

李密道:“是啊,確實很高大威武,當時因為修建它,還惹得譙大夫很不高興。”

趙廣道:“那肯定,若有勞民傷財,影響君德之行為,被譙大夫看到了肯定有意見。而陛下很尊重他,自然是聽得進去。”

姜維道:“陛下很尊重譙大夫,所以他的職位已經成為光祿大夫了。”

姜維看著李密,道:“董尚書令最近制定的關於蜀人治蜀的國策,你認為如何?”

李密道:“大將軍想聽真言嗎?”

姜維道:“當然,你直說吧。”

李密道:“韓非子·揚權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蜀地再小是四方,皇宮再偏是中央。尚書令的國策看起來是在重用蜀人,其實屬於偏用、慎用,沒有發揮出真實的作用。這就好比一個人,蜀人只發揮了指、腳的作用,而宮人才是心、腦。”

姜維道:“你的意思是讓蜀人做縣令、郡守這些職位有些低了,只有宰相、三公才是匹配。”

李密道:“不敢,只是國策進行蜀人治蜀,若要把更多權力讓給蜀人,那麼權力的核心當在成都、在宮中,而非地方。”

姜維想了片刻,道:“或許你說得有道理,但就像我這樣的大將軍也沒有辦法,為何?因為歷史決定了他的主次,無法輕易去更改。但我認為無論是四方還是中央,職務小或大,都是在為這個國家做事,做積極的事,就不算是失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歷史使命,也終究會有自己的歸宿。只要能做到問心不愧,便是對得起自己,便是不辱此生。”

李密道:“道理是這樣的。”

趙廣道:“大將軍,有人來了。”

眾人看著那邊,有人匆匆趕來。

那人走近,原來是成都令呂辰。

呂辰,荊州南陽人,呂乂之子呂乂,字季陽,劉備平定益州後擔任鹽府校尉,諸葛亮北伐時期擔任漢中太守,官至尚書令。呂乂長子呂辰,任成都令。次子呂雅,任謁者。)。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