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章 帝王術各取所長

吳國建業。漢國使者驛館。

漢國使者李密、常忌與吳國君臣之間,經過多日的宴會交談後,二人決定歸國。

此時一間房中。

常忌走到李密房間,道:“李使者,還沒休息吧。”

坐在床邊的李密道:“你來得正好,我正有事想對你說。”

常忌關上房門,坐下後,道:“請講。”

李密道:“明日你我二人就要返回漢國,你認為吳國多久會派使者來我國。”

常忌想了片刻,道:“我觀吳國新君,雖沒有大皇帝之偉岸,但他能清除權臣,重視教育,開闢農桑,也不失為明主。這樣的人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你我離開後,他一定會馬上派人出使我國。”

李密點了點頭,道:“希望如你所言。第一次來吳國,各地有所參觀,你感覺這個吳國怎麼樣呢?”

常忌道:“從軍事上來講,吳國的戰船堪稱雄壯,一艘大船能裝三千人,而能裝上百人的船更有千計,所以水戰佔有優勢。從經濟上來講,吳國的人口大約是我國的兩倍餘,人多而重視農業,你我所見的屯田就有十餘處,盛產銅鐵,能製造出大量的刀劍與鐵錢。從政治上來講,吳國雖有北伐之心,但因國力有限,多年未有斬獲。吳國對於我國的態度,只要你不打我荊州的主意,只要你主力一心北伐,那我吳國就可以和你聯合,至於我吳國能否擊敗魏國?先考慮自保,再坐等天時。”

李密道:“你分析得挺有道理,無論軍事、經濟與政治,你幾乎把吳國看透了,看來下次出使吳國的正使人選,非你莫屬了。”

常忌揮了揮手,笑道:“哪裡哪裡,我只是隨便說說,你過獎了。”

第二日,成都。

皇宮大殿前的兩座石犀牛,肅穆與莊重,高深與莫測,而整座皇宮則籠罩在一種特殊的氣氛中。

只見黃門官道:“上朝!”百官進入宮殿。

黃皓將呈上來的的軍需賬表拿給劉禪,劉禪大略一遍,放在案几,道:“這軍事開支,常年居高。董愛卿啊。”

董厥出列,道:“臣在!”

劉禪道:“吾想問一下卿,國庫收入的錢糧物資比之去年是否有增加。”

董厥道:“陛下,雖然今年沒有對外戰爭和內亂,但因國家人口並沒有得到增長,男丁數量有限,所以田畝收成基本維持在去年水平,鹽鐵黃金綢布等物資也沒有明顯增加。”

劉禪聽後不滿,道:“那國家有沒有辦法增加國庫的收入呢?”

董厥道:“現在養的軍士官吏太多,國弱而民少,所以臣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

劉禪看著姜維,道:“姜愛卿,卿可有辦法增加國庫錢糧?”

姜維道:“陛下,剛才尚書令說我國軍士官吏太多,或許是想讓更多的人回到田地務農和其他行業中,從而達到增產糧食和其他物資。”

劉禪道:“那依卿之見,是否應該如此?”

姜維道:“我國雖然人少,但軍隊並不富裕。國家剛建立時,有軍二十萬之眾,如今只有十萬,幾乎是當時的一半。而人口並沒有減少一半,反而還稍有增加。所以臣認為,軍隊的人數並不是最大的問題。而且平時除了必要的操練,大部分時間軍士也都會參與屯田,不會影響日常農務。至於官吏,如今全國官吏達到四萬,這也不是一個小數字。”

劉禪道:“四萬官吏說明了什麼問題?”

姜維道:“官吏是要拿官俸的,大官下面有小官,大官小官都有自己的家族,家族裡又有僕役、家丁。而僕役、家丁多了,反而使國家失去了很多應該登記的人口和應該獲得的稅收。”

劉禪點了點頭,道:“卿說得不無道理,但是這個問題,到底該如何解決呢?譙大夫啊,你來說說,怎麼看大將軍說的這個問題。”

譙周出列,道:“陛下,剛才姜大將軍所言,老臣認為有一定道理。如今漢國國力已經這樣,就像天意一樣,老臣為此長感憂慮,實在是不知道如何才能改變現狀。”譙周說後便退了回去。他這表現讓劉禪有些驚訝。

董厥道:“所以無論是軍士還是官吏,我漢國的負擔都不輕,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還得想出更好的主意。”

等到退朝,劉禪讓姜維、董厥、諸葛瞻、樊建、張紹五人留了下來,看來他有一些話想對他們說。

眾人退後,劉禪看著身前的五人,皺起眉頭,久久不語。

見這情景,黃皓走來道:“各位將軍可能不知,陛下已經兩日沒睡好覺了。”

眾人一聽皆驚,姜維道:“陛下,要保重龍體呢。”

董厥道:“陛下,兩日沒休息好,是不是心裡有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