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章 帝王術各取所長

姜維堅持道:“陛下剛才說過明年臣就滿六十,臣頭髮都白了大片,也不知還能帶幾年兵,還能不能看到光復長安。臣是一個軍人,軍人不在前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常年休息對於一名軍人來說就是一種不幸與遺憾。還望陛下准許老臣明年到漢中練兵,等待時機。”

見姜維態度堅決,劉禪有些為難,又看著其他人,道:“諸位愛卿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眾人皆長時無語,最後還是董厥站出來,道:“陛下,不如就隨了大將軍吧。”

劉禪道:“那行,既然董愛卿這麼說,其他愛卿也沒有不同意見,等明年開春之後,姜愛卿就去漢中整頓軍務。”

姜維道:“臣遵令,謝陛下。”

之後,五人退朝。

今日,皇帝劉禪這麼一出,使得這個國家自景耀元年姜維從前線返回之後的局勢,發生了重大改變。

劉禪為何要這麼安排?難道真是因為他年紀大了,要給未來做規劃嗎?不全是,理由?

那是因為劉禪對於景耀年間,以姜維和董厥為首的領導班子不那麼滿意,而對諸葛瞻、樊建、張紹等人抱有希望。他不好明顯的去撤職削權,便如此安排來改變現狀。

而這樣的改變,很明顯獲利最大的是諸葛瞻,影響最大的是姜維,為何這麼說。

因為諸葛瞻從侍中到尚書僕射再到行都護衛將軍,官升兩級,且從名義上統領成都八千羽林軍。

而姜維,雖然皇帝在景耀元年恢復了他的大將軍職位,但自己除了練兵還是練兵,在內政上的表現越發微弱,或許唯一的貢獻就是追諡已故將軍時提到了趙雲。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另外董厥從尚書僕射到尚書令再到輔國大將軍。樊建從校尉到侍中再到尚書令。張紹從侍中到尚書僕射。黃皓從黃門令到中常侍再加奉車都尉。

同僚的權力在逐漸增大,自己的權力越來越有限,這讓姜維非常困惑,所以剛才在朝堂之上,姜維立即提出去去漢中整頓軍務。

他這樣的行為,究竟是對與不對,該與不該,姜維本身情願或不太情願,這都是根據時代變化而尋求的改變。

從此,姜維負責治軍。諸葛瞻、董厥、樊建三人統領國事。黃皓以中常侍加奉車都尉繼續留在皇帝身邊。

如此一看,劉禪這樣的安排也頗有帝王之術,能平衡各方勢力,各取所長,為我所用。

吳國建業長江江岸邊。

今日漢國使者就要離開吳國,吳帝孫休讓左將軍張布、鎮軍將軍陸抗負責送行。

看著前方的使船,李密轉過身來,道:“再次感謝吳國君臣的盛情款待,已到岸邊,我即將歸國覆命,還請諸位留步。”

常忌道:“感謝二位將軍送行,希望貴國早日派出使者出使我國。”

張佈道:“李使者,常使者,短暫的相會,非凡的意義。二位請放心,我國一定會遵守盟約,早日派出使者。”

陸抗道:“我國在荊州揚州對抗魏國,貴國的隴西漢中對抗魏國,讓魏國東西兩顧,疲憊不堪,大事早晚必成。”

李密道:“那好,就此別過,再次感謝二位!”

常忌道:“感謝,告辭!”

張佈道:“恕不遠送,一路順利!”

陸抗道:“告辭,後會有期!”

於是李密、常忌踏上使船,船伕划槳,逆流而上,返回漢國。

見漢國使船已經遠去,陸抗道:“薛珝中郎多久會前去蜀朝。”

張佈道:“答應的事,一定要辦,近期就去。”

陸抗點了點頭,二人於是返回吳宮覆命。

漢宮宮廷議事,一舉改變了景耀三年來的政治格局,當諸葛瞻上位後,這個國家便會出現新任統政者,那麼今後又將發生哪些事,請看下一章:景耀年薛珝入蜀。

喜歡存亡之秋請大家收藏:()存亡之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