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後,上朝。
百官就位,劉禪見姜維也回來了,道:“大將軍姜愛卿。”
姜維出列,道:“陛下,臣在。”
劉禪道:“這次讓卿去汶山求馬,辛苦了。”
姜維道:“不辛苦,這是臣的職責。”
劉禪道:“三千軍馬準備妥當否?”
姜維道:“已妥,使者可以隨時取走。”
劉禪看著薛珝,道:“薛使者,你可以擇日去馬廄取馬。”
薛珝出列,道:“我代表吳國皇帝,感謝漢國陛下。我明日就去取馬,之後回國。”
劉禪疑惑,道:“使者為何如此著急,不如在成都多留幾日,再玩樂作宴。”
薛珝道:“漢國陛下,我在貴國時間已經不短,所有事務皆辦妥當,只差取馬。另外我皇有令,讓臣取馬後即刻返回,不得過多逗留。所以我不敢不遵令,只能儘快歸國。”
劉禪道:“原來如此,既然是這樣,吾就不勉強了。大將軍,卿給安排一下。”
姜維道:“臣遵令。另外,臣有事要奏。”
劉禪道:“請講。”
姜維道:“臣在汶山,共得好馬一千二百匹,多得二百匹臣想把它配於羽林軍,還望陛下准許?”
劉禪驚訝,道:“還有這等好事,諸葛愛卿,你認為呢?”
諸葛瞻出列,見姜維有意,劉禪開心,便道:“既然是大將軍心意,陛下也認為是好事,那臣哪有不接受之理,臣看可以分配給羽林右部督李球將軍。”
劉禪道:“那好,就這麼辦。”
諸葛瞻道:“謝陛下!”
上朝結束後,姜維、諸葛瞻、董厥、樊建四人被劉禪單獨留下。
劉禪道:“剛才使者在,不便談論軍國大事。大將軍說今年想去漢中治軍,吾再想聽聽各位的意見。”
諸葛瞻道:“治軍是好事,只是國家剛休息三年,國力還沒恢復,不知大將軍是否有北伐計劃?”
姜維道:“都護,我目前沒有北伐計劃,只是去漢中治軍。”
董厥道:“治軍也好,北伐也好,都是很重要的事,既然已經決定,請問大將軍準備帶多少人去漢中。”
姜維道:“五萬人。”
樊建道:“那基本上國家主力都去漢中了。”
姜維道:“成都及附近有軍隊七萬餘人,帶走五萬,還有兩萬餘,足夠守衛成都。”
諸葛瞻道:“我認為現在沒有戰爭,近期也不考慮出兵北伐,在成都治軍還是漢中治軍,其實區別不是很大,大將軍其實也可以在成都治軍。”
姜維道:“都護,雖然現在沒有北伐,但很難說魏國不會南下犯漢,我國要做好準備,當敵國來犯時,才能及時應對,而在漢中治軍是最合適的。”
董厥道:“大將軍若執意要去,也無需帶五萬人,三萬足以。再加上漢中諸軍,也有五萬人。”
姜維道:“我國是小國,本來軍隊有限,如果敵國來犯,兵力會嚴重不足。到時再從成都調兵,千里迢迢,怎能救急。而率五萬人到漢中是合適的。”
樊建道:“陛下,臣認為大將軍想去漢中,倒也可以,至於軍力人數,還請陛下裁決。”
劉禪想了片刻,道:“吾決定,大將軍帶四萬人去漢中治軍吧,其他三萬餘人留在成都做後備。”
見皇帝這麼說,姜維只好道:“謝陛下。”
到了下午,諸葛瞻家,前堂。
諸葛瞻看著黃崇,將上午劉禪開小會的情況向其訴說,然後道:“黃兄,我真搞不明白,陛下為何要同意姜維去漢中,還要帶四萬人,我沒辦法控制姜維了。”
黃崇想了片刻,道:“如果我沒說錯,陛下是擔心都護和大將軍兩虎相爭,從而造成國家動亂。”
諸葛瞻道:“那陛下是對我不放心,還是對姜維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