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看著前方一片吳國大船,道:“壯觀,每船至少能載數百軍士或馬匹吧。”
旁邊李密補充道:“看似商船實則戰船,在下估計,這些戰船可以輕鬆藏運數千至萬人帶甲士卒。”
薛珝笑了笑,道:“李主簿,你多慮了,我是來求馬的,又不是來開戰的。”
姜維也笑了,向遠處揮了揮手,只見大量漢軍從隱匿處出現,姜維道:“我用三千弓弩送別使者,這不亞於一次宴會吧。”
薛珝見況,感嘆長笑,道:“他人以宴會招待客人,而你卻以軍隊,這就是大將風度吧,給足了我薛某的面子。”
姜維道:“不敢當,只是以一種不同的方式來送別使者。”
二人下橋,走到岸邊。
吳國人馬陸續登船,最後就只剩下薛珝還在岸上。
薛珝對著姜維,道:“姜將軍,人馬皆以登船,就要說離別了。”
姜維道:“你這次滿載而歸,貴國皇帝一定會讚賞你的。”
薛珝難笑道:“讚賞什麼,我只是奉命而已,告辭!”
姜維道:“告辭!”
薛珝剛轉身走幾步,忽然停下腳步,轉過身來走回姜維身邊,道:“姜將軍,在下還有一些話想對你說,不知該講不該講。”
姜維道:“使者請講。”
薛珝看著姜維身邊人,姜維表示沒事。
薛珝道:“我認為貴國的先帝是英雄人物,已故丞相也是英雄人物,將軍亦是英雄人物,所以貴國能雄據西蜀近五十年。但我覺得,將軍之後,怕是再沒英雄了。”
姜維驚訝,道:“此話怎講?”
薛珝道:“諸葛都護那樣的人,名望高於實際,我實在不看好他。但是他心裡又很想取代將軍,所以將軍你不得不防呢。”
姜維聽後想了想,道:“這是我漢國國內之事,使者不必操心過多。切記漢與吳,唇亡齒寒,榮辱與共。漢若亡,吳不能苟且。吳若亡,漢不能偷生。須互相支援,共抗北敵,才能長存。”
薛珝道:“那是,這個道理我怎能不懂呢!時候不早,我要上船了,告辭!”
姜維道:“告辭!”
薛珝上了船,漸漸,吳國的船隊走遠了。
李密道:“大將軍,你說那吳國的十幾條大船上,是否埋伏有大量吳國軍士?”
姜維道:“不好說,但作為一個軍人,無論有還是沒有,都不得不小心謹慎,以防有詐。”
來忠道:“大將軍讓我率五百弩兵埋伏,若敵人真有數千或萬眾,可謂又一次白衣渡江,我等人少,怕是難以抵擋。”
姜維道:“五百足夠了。因為我告訴他這裡有三千弓弩兵送客,他自然顧慮,不敢輕舉妄動。”
趙廣道:“大將軍真是膽大心細啊,吳國的船隻已經走遠了,是否可以回去了。”
姜維道:“不急,等走遠後再走。”
趙廣道:“諾!”
此時,吳國商船上。
步協看著薛珝,道:“如今新得軍馬,船上又有千餘精銳,為何不登岸先殺姜維,再衝入成都,活捉蜀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盛曼也急道:“這麼好的計劃白白浪費了,以後哪裡還有啊!”
見二人不理解,薛珝道:“千餘牽馬人很強嗎?姜維早就埋伏好了弓弩手,若諸位上岸,前有弓弩射殺,後有蜀江絕後,必將全軍覆沒,我等不僅做了死屍,還惹得兩國交惡,後果難以想象。”
步協感嘆一聲,道:“原來如此啊!”
盛曼道:“太可惜了,實在太可惜了。”
薛珝的船隊,漸漸遠去了。
今日,在尚書檯處理公務的諸葛瞻接到皇帝詔令,於是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