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崇嘆氣道:“哎!我勸都護儘快進兵,可都護卻留涪縣,如今江由被魏賊所有,便被敵人搶佔先機。”
諸葛瞻見黃崇又激動起來,道:“你不必著急,江由失手非意料之外,也是形勢變化所能預之。”
張遵道:“都護,如今江由失陷,我軍應如何應敵?”
諸葛瞻坐下,長時間思索。
看來諸葛瞻雖料到鄧艾會搶佔江由,卻未想到鄧艾行動會如此之快,而自己又該如何應對這一狀況。
見諸葛瞻遲遲不語,黃崇道:“都護,在下有計策,可應對如今之形勢。”
諸葛瞻抬頭看著他,道:“你說。”
黃崇道:“涪縣乃戰略要地,水運陸運皆便利,如今涪縣所屯物資,足夠使用一年,我軍可堅守涪縣,便與劍閣互為犄角。再觀鄧艾動向,若鄧艾攻涪縣,則請大將軍命一軍前來協同對抗。若鄧艾攻劍閣,我軍趁機取江由,斷鄧艾歸路。若鄧艾停滯不前,江由獲得物資,僅夠維持一、二月。時間一久,前進不得,後退無路,鄧艾必亂,我軍可一戰而擒獲之。”
諸葛瞻想了想,道:“若鄧艾既不攻涪縣,亦不攻劍閣,而是去取綿竹,又該如何應付?”
黃崇道:“涪縣、劍閣皆在我軍手中,鄧艾怎敢輕易孤軍南下,而不擔心被截擊夾擊。另外陛下已命右將軍閻宇率軍回師成都,閻宇到來,即使鄧艾拿下綿竹,亦無力為繼。”
諸葛瞻道:“話雖如此,可閻宇從巴東到成都,需七至十日,所以我軍必要阻擋鄧艾數日。與其讓鄧艾輕易南下綿竹,不如尋找戰機,給與迎戰。”
黃崇道:“什麼戰機,如何迎戰?”
諸葛瞻道:“涪縣平坦,無險可守,可將全軍退守綿竹,誘敵深入,我軍憑綿竹之山勢雄峻,易守難攻,以此迎戰鄧艾。”
黃崇不解道:“魏賊初至江由,就要退守綿竹,這與向敵示弱有何區別?”
諸葛瞻看著他,堅定道:“此非示弱,乃誘敵深入。”
見二人爭執起來,諸葛尚道:“父親,黃尚書,何必爭執。鄧艾軍有三萬人,明日便會向涪縣或綿竹進軍。沒有時間再爭,是戰是退,今日須定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李球道:“都護,是戰是退,請下命令。”
張遵道:“請都護早做決斷。”
諸葛瞻看著眾將,道:“我命令,明日全軍退守綿竹。”
於是諸葛瞻決定放棄涪縣,退到綿竹建立新的防線,以綿竹之險,對抗鄧艾。
新一日,諸葛瞻離開涪縣。
諸葛瞻前一日離開,後一日魏將田章便佔領涪縣。
正所謂得來全不費工夫,或許鄧艾本人也很難明白,為何自己下山之後會白得江由、涪縣二城。
鄧艾本人稍晚到達涪縣。
此時涪縣城樓上,田章道:“鄧將軍,蜀主派諸葛瞻北上抵抗,但我看來,諸葛瞻實為庸才,遠不如其父諸葛亮。他根本就不敢與我軍交鋒,不僅進軍遲緩,剛一接觸便撤退。若是這樣,我看最多十日,我軍就能兵臨成都,滅亡蜀朝。”
鄧艾道:“子輩不如父輩,常有之事。只是我不太理解,為何諸葛瞻會輕易放棄如此重要的涪縣。涪縣城樓堅固且水陸暢通,完全可以以此堅守數月,待我軍耗盡之日,再尋求反擊,若到那時,我軍便會陷入危機。”
田章道:“此事,末將亦不明白也。”
鄧艾笑了笑,道:“只有一個原因,蜀中無人,所以派如此低能小兒與我相爭。”
眾人聽之,皆笑了。
鄧忠道:“父親,如今諸葛瞻退往綿竹,他應該是想在那裡建立防線,阻擋我軍。”
鄧艾道:“綿竹?此人江由不進,涪縣不守,又怎能保全綿竹。今日全軍休整,明日出兵綿竹,我倒要看看,他是如何阻擋之。”
田章道:“鄧將軍,由我與田續將軍率部分將士守衛涪縣、江由二城,穩固後方。將軍可親率二萬主力前往綿竹,迎戰諸葛瞻,建不世之功。”
鄧艾道:“好!就按你說的辦。感謝你一路協助我拿下江由、涪縣,又在此堅守而牽制姜維,數日之後,我必回傳捷報。”
田章道:“那就有勞鄧將軍!”
於是當鄧艾佔領涪縣後,並未長期休整,他命田章等人守衛該城,自己親率兩萬主力,便向綿竹進軍。
江由守將馬邈投降,諸葛瞻退守綿竹,使鄧艾、田章輕鬆佔據江由、涪縣二城,即深入蜀地,成功開闢第二戰場。而這種情況使季漢形勢急轉直下。當姜維得知江由、涪縣失手後會有如何反應?退守綿竹的諸葛瞻能否抵擋住鄧艾南下的步伐?之後又將發生哪些事,請看下一章:漢魏軍綿竹會戰。
喜歡存亡之秋請大家收藏:()存亡之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