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協道:“君國被滅,主上受辱,元帥被殺,如今蜀人,可謂苦不堪言。若君主動獻城而歸降我吳,我將上奏天子,拜君為將,我亦協助西入成都,殺盡魏賊,中興故土。”
羅憲道:“那若不降耶?”
步協道:“若是不降,萬軍在後,即殺入夔門,攻破白帝,殲滅蜀兵。明年此時,便為閣下之忌日。”
羅憲道:“好威風,好氣派,你以為兵多就可不戰而勝?我告訴你步協,我國雖覆滅,然我巴東將士甘願為國赴死,血可流,首可斷,而無見利忘義苟且之徒!你若敢來,就請一決雌雄!”
步協怒道:“羅憲,你有種!我會讓你損失慘重,你我就戰場上見!”
羅憲道:“不送!”
步協於是返回戰船。
羅憲亦返回營壘。
只見步協抽出佩劍,向前一指,吳兵正式向夔門發起進攻。
等吳軍船隻大部靠近夔門時,羅憲命令軍隊發起進攻,數百名弓箭手向水道中的船隻射箭,只見矢如雨下,不斷有吳軍落水被殺。
吳軍發起反擊,但蜀軍藉助地形,又利用盾牌擋住吳軍射箭,便又向吳兵繼續回擊。
幾輪射擊之後,吳兵多有損失,但戰船依然向前行使。
當吳軍部分船隻靠近懸崖時,只見巨石滾下,砸向船、人。
步協見狀,要求戰船快速前進,衝出瞿塘峽,突破夔門。可曾想到,羅憲親率戰船堵在峽口,弓箭手整齊排列,向進犯者連續射擊。
步協之軍被左右與前方三面圍攻,未有短兵相接,已經實力受損。雖有一萬之眾,卻在這瞿塘峽狹窄江面上施展不開。
戰至黃昏,吳軍毫無進展。步協無奈,下令撤退。
兩軍初次交戰,羅憲取勝。
入夜,蜀軍軍營,羅憲召開會議。
毛楚道:“今日一戰,擊毀擊傷吳軍戰船數艘,吳軍死傷數百,看來吳軍是很難透過夔門。”
羅憲看著地圖,道:“步協倚仗人多勢眾,明日定會再度殺來,不可掉以輕心。”
毛楚道:“還來,不是自尋死路?”
羅憲道:“非也!步協畢竟人多,走水道不成,他明日定會派一支軍隊登岸水陸並進,這樣我設在夔門兩側的營壘皆會受到攻擊。而敵眾我寡,將很難持久。”
毛楚感到形勢嚴峻,道:“吳軍若水陸並進,當如何迎敵?”
羅憲之子羅襲道:“父親,可有對策否?”
羅憲想了一陣,道:“只能如此矣。若想保全白帝城,只能放棄夔門,將軍隊集於白帝城及城外險要,使敵無法登岸進城。”
楊宗疑惑道:“只是夔門完好無損,放棄太過可惜。”
毛楚道:“末將亦認為如此。”
羅憲道:“今棄夔門,只為將來奪回,戰略之下,不宜計較一地一壘之得失。”
見眾將不再說話,羅憲思索片刻後,道:“下面我下達命令,參軍楊宗!”
楊宗道:“末將在!”
羅憲道:“我書寫一封,你立即向北,告急魏國都督荊州將軍陳騫,請他派兵增援巴東。”
楊宗道:“末將領命!”
羅憲道:“羅襲!”
羅襲道:“末將在!”
羅憲道:“我擔心陳騫不願出兵,你帶上我之印綬,前去洛陽,請求魏廷來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