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五章 衛瓘平亂東遷人

在姜維、鍾會被殺幾日後,鄧艾父子也被殺了。

同一時間,師纂也被殺了。

師纂本是司馬昭府上的主簿,後來因鄧艾反對伐蜀,所以司馬昭讓師纂去做鄧艾的軍司馬,監視鄧艾。

師纂來到鄧艾身邊後,兩個合作近一年,鄧艾對他還算客氣。唯有綿竹之戰,為鼓舞士氣,鄧艾無奈說要殺師纂。當伐蜀成功後,鄧艾立即任命師纂為益州刺史,以此安撫。

益州刺史是很大的職位,要知道後漢一共就十三個州,師纂從一軍司馬直接獨領一州,職位升遷非常明顯。

當然,像刺史這種職位,正常情況只能以皇帝名義任命,而鄧艾擅自任命,這種做法不合理也有風險,容易被針對。但鄧艾堅持如此,也能看出,他對師纂確實很關照。

那麼伐蜀勝利後,師纂對鄧艾的態度如何?從他願意與鍾會、衛瓘、胡烈等人一同給司馬昭寫密信能看出,他對鄧艾並非認可,甚至頗為不滿,所以他依然在暗中監視鄧艾。

那麼當鄧艾被衛瓘用囚車送走後,師纂本人去哪兒了?

身位‘益州刺史’的師纂,應該留在官府中處理日常公務。同時不排除押送鄧艾離開成都,一同前去洛陽見司馬昭。

那麼師纂是怎麼死的?好像沒人知道,只留下幾種說法。

說法一,在鍾會謀反時,師纂被鍾會關押宮中,死於亂兵之中。

說法二,田續追殺鄧艾時,見師纂也在場,乾脆順手除掉。

說法三,當時密告鄧艾即將反叛的四人中,衛瓘與胡烈是合作關係,二人是殺鍾會、姜維、鄧艾的主謀,他們知道真相是什麼,而師纂是另一個知道真相的人。師纂與司馬昭又過於親近,衛瓘與胡烈二人擔心將來師纂對自己不利,於是選擇殺人滅口,趁亂秘密除掉師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由此看出,無論是鍾會殺、田續殺、衛瓘胡烈殺,總之想殺師纂的人太多,所以他必然會死。

有見過師纂屍體的人,對旁人道:纂性急少恩,死之日體無完皮。

又過了幾日,長安。

有軍士向司馬昭上報鍾會謀反之事。

司馬昭身邊屬官皆驚訝,邵悌道:“相國,鍾會果然反也,此人深受國恩卻如此無義,必須除之。”

司馬昭道:“元伯,如今只有傳聞,還未證實。”

邵悌見司馬昭依然不相信,於是看著眾人。

郭奕道:“相國,荀勖是鍾會的從外甥,幼年在舅家長大,如今鍾會或已謀反,應把他貶出相國府。”

王深道:“對,把荀勖貶出去!”

司馬昭反駁道:“郭主簿,王參軍,鍾會真反叛,衛瓘監軍定能平定。你二人為何如此言論而連及無辜。”

司馬昭亦不聽郭奕、王深之言,二人也不好再多說什麼。

之後,司馬昭讓荀勖與自己同車陪坐,像原來一樣對待他。

就這樣,魏景元五年,公元264年,春正月的鐘會之亂,徹底結束了。

一場大動亂,帶走了鍾會、鍾邕、鄧艾、鄧忠、師纂、張修等魏將,也昇華了姜維、劉璿、張翼、蔣斌、蔣顯、衛繼等漢將,另有李昭儀這般烈女。

還有一些人,在這場大亂之後去向不明。

如殺掉鄧艾父子的田續。

如滅關氏一門的龐會。

背叛鍾會的帳下督丘建。

將軍句安、王買、皇甫闓、夏侯鹹、李輔等。

當然,大多數人還是活著,且受到了朝廷封賞。

首功衛瓘,朝廷打算封賞他。但他以平蜀是諸將之功勞,鄧艾、鍾會二將專橫跋扈,自取滅亡,自己雖出計獻謀,但無拔旗斬將之功,於是堅決辭讓不受封。最後朝廷依然授予持節、都督關中諸軍事、鎮西將軍。衛瓘的弟弟衛寔,獲封開陽亭侯。

次功胡烈,平蜀後為南安太守、右將軍。平亂後擔任荊州刺史。

牽弘,為蜀郡太守、振威護軍。

楊欣,為犍為太守,部下得封者三十人。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