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壽編完《蜀書》之後,便進行著《魏書》。
與《蜀書》相比,編寫《魏書》要容易許多,因為當時魏國已有史書,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等,這些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可自行採集。
陳壽在編《魏書》期間,有幾件事比較有意思。
其一,夏侯淵曾孫夏侯湛,當時也在編寫《魏書》。當他聽說陳壽也在創作時,便來到陳壽家裡,觀其內容,感覺自己寫的太差,回家後就毀掉自己所寫,並且放棄寫作。
其二,張華聽說了夏侯湛毀書之事,找到陳壽,閱覽之後,對陳壽的才華倍加讚賞,對陳壽道:“當以晉書相付耳。”通俗意思為:應當把《晉書》委託給你來編寫。
其三,丁儀、丁廙昔日很有名氣,但是陳壽沒有給他二人編寫列傳,傳言丁家後人希望能立傳,陳壽刁難道:“可覓千斛米見與,當為尊公作佳傳。”通俗意思為:你們送一千斛米來,就替你們父親寫篇好傳。
而沒有得到米的陳壽,最終沒有給二人立傳。
其實這件事並不能完全是陳壽貪財,因為丁儀、丁廙本身從經歷上來看,並不具備立傳的條件。
其四,荀勖早期欣賞陳壽的才華,但是後來看到陳壽寫的《魏書》後,不滿意裡面的內容。可能是因為魏書裡曹爽的形象非常不好,而荀勖年輕時曾被曹爽徵辟,曹爽被誅殺,當時曹爽的門生、故吏沒有人敢前往弔喪,唯有荀勖前往,眾人於是也尾隨其後。
所以對陳壽之筆,荀勖十分失望。另外荀勖憎惡張華二人屬於競爭關係,性格也不同,而張華非常欣賞陳壽),於是便討厭陳壽。
看來雖私修史書,事情也並不少。
另外,因時事所迫,自己僅一蜀之小民,晉國給了自己很多待遇,所以陳壽對司馬家乾的那些破事,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魏書》中有大量曲筆,多所迴護。如魏蜀吳之間,戰事頻發,對魏國不利的戰事,儘量簡略,或一筆帶過。所以很多三國時期的經典戰事,只能去《蜀書》和後來創作的《吳書》中檢視。
《魏書》比《蜀書》存在更多的爭議,無法避免。
關於曹魏歷史中的難言之隱,真相之實,只待後來的史學家給與說明、公佈。
《魏書》目錄。
武帝曹操)紀第一,
文帝曹丕)紀第二,
明帝曹叡)紀第三,
三少帝齊王曹芳、高貴鄉公曹髦、陳留王曹奐)紀第四,
后妃曹操卞皇后、曹丕甄皇后、曹丕郭皇后、曹叡毛皇后、曹叡郭皇后)傳第五,
董二袁劉董卓、袁紹、袁術、劉表)傳第六,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二公孫陶四張公孫瓚、陶謙、張楊、公孫度、張燕、張繡、張魯)傳第八,
諸夏侯曹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純、曹洪、曹休、曹真、曹爽、夏侯尚、夏侯玄)傳第九,
荀彧攸賈詡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袁渙、張範、涼茂、國淵、田疇、王修、邴原、管寧)傳第十一,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崔琰、毛玠、徐奕、何夔、邢顒、鮑勳、司馬芝)傳第十二,
鍾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
程郭董劉蔣劉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劉放)傳第十四,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劉馥、司馬朗、梁習、張既、溫恢、賈逵)第十五,
任蘇杜鄭倉任峻、蘇則、杜畿、鄭渾、倉慈)傳第十六,
張樂於張徐張遼、樂進、于禁、張合、徐晃)傳第十七,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李典、李通、臧霸、文聘、呂虔、許褚、典韋、龐淯、閻溫)傳第十八,
任城陳蕭王曹彰、曹植)傳第十九,
武文世王公曹昂、曹彰、曹衝、曹據、曹宇、曹林、曹袞、曹幹、曹彪等若干)傳第二十,
王衛二劉傅王粲、衛覬、劉睼、劉劭、傅嘏)傳第二十一,
桓二陳徐衛盧桓階、陳群、陳矯、徐宣、衛臻、盧毓)傳第二十二,
和常楊杜趙裴和洽、常林、楊俊、杜襲、趙儼、裴潛)傳第二十三,
韓崔高孫王韓暨、崔林、高柔、孫禮、王觀)傳第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