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五章 鍾士季兵指劍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杜預靠近,道:“蔣斌是名門之後,蔣舒則乃無名之輩,自然有所區別。”

鍾會點了點頭,對鄧殷道:“鄧主簿,現在可以拿來文書了。”

於是鍾會站在城樓之上,書寫攻克陽安關口的軍情,留下大名,命人快馬傳至洛陽。

再之後,鍾會視察陽安關口各地,進入倉庫,看到倉庫中堆積有大量物資、糧食,於是命令補充軍隊。

又一日,鍾會坐於陽安關口之關中都督府大堂,開始寫《移蜀將吏士民檄》。

第一段:往者漢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幾於泯滅。太祖武皇帝神武聖哲,撥亂反正,拯其將墜,造我區夏。高祖文皇帝應天順民,受命踐阼。烈祖明皇帝奕世重光,恢拓洪業。然江山之外,異政殊俗,率土齊民未蒙王化,此三祖所以顧懷遺恨也。今主上聖德欽明,紹隆前緒,宰輔忠肅明允,劬勞王室,佈政垂惠而萬邦協和,施德百蠻而肅慎致貢。悼彼巴蜀,獨為匪民,愍此百姓,勞役未已。是以命授六師,龔行天罰,徵西、雍州、鎮西諸軍,五道並進。古之行軍,以仁為本,以義治之;王者之師,有征無戰;故虞舜舞干鏚而服有苗,周武有散財、發廩、表閭之義。今鎮西奉辭銜命,攝統戎重,庶弘文告之訓,以濟元元之命,非欲窮武極戰,以快一朝之政,故略陳安危之要,其敬聽話言。

通俗意思為:過去漢代國勢衰微,國家分崩離析,生靈百姓,幾乎殆盡,太祖武皇帝(曹操)神明威武聖人之才,消除混亂並恢復秩序,拯救瀕臨頹危的百姓,恢復天下安寧。高祖文皇帝(曹丕)順應天意,順乎民心,登基稱帝。烈祖明皇帝(曹叡)繼續發揚功業,恢弘開拓大業。但我疆域之外,有與我不同的政權和風俗,那裡的天地百姓沒有沐浴浩蕩的王業。這是我三位聖祖甚感遺憾的事。而今皇帝聖德賢明,繼續光大前代偉業,輔佐大臣忠誠賢明,輔佐王室,安排政事,實施恩惠,所以萬邦親和,德澤遍及蠻夷使得肅慎納貢稱臣。可憐巴蜀人,唯獨沒有成為國民,同情那裡的百姓,勞役還沒有停止。所以皇帝命令全軍,奉行上天的處罰,徵西將軍鄧艾、雍州刺史諸葛緒、鎮西將軍我鍾會等率五道大軍,齊頭並進。古代行軍,以仁義為根本,以大義來整治。朝廷的正義之軍,通常有徵伐而沒有交戰。所以虞舜舞盾斧而有苗臣服,周武王散殷商錢糧於百姓,表彰殷商賢臣的義舉。如今我奉朝廷命令而統帥大軍,遵循以文德告諭百姓的古訓,以此拯救百姓之命,並且想炫耀武力,以求一時的痛快,所以這才大略陳述形勢的安危,希望你們能敬聽我的勸言。

第二段: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興兵朔野,困躓冀、徐之郊,制命紹、布之手,太祖拯而濟之,與隆大好。中更背違,棄同即異,諸葛孔明仍規秦川,姜伯約屢出隴右,勞動我邊境,侵擾我氐、羌,方國家多故,未遑修九伐之徵也。今邊境乂清,方內無事,畜力待時,並兵一向,而巴蜀一州之眾,分張守備,難以御天下之師。段谷、侯和沮傷之氣,難以敵堂堂之陳。比年以來,曾無寧歲,征夫勤瘁,難以當子來之民。此皆諸賢所親見也。

通俗意思為:益州先主劉備以雄才大略,在北方興兵,在冀州、徐州等地受制於袁紹、呂布,我太祖武皇帝曹操)為他解圍,彼此結下友情。不料中途違背,拋棄共同目標選擇不同的道路。諸葛孔明還圖謀秦川,姜伯約也不斷出兵隴右,對我邊境勞師動眾,侵害我氐羌民眾。當時國家多有變故,所有沒有出動軍隊進行討伐。而今邊境安定,國內無大事,朝廷積蓄力量,等待時機,集中兵力進攻一個方向。而巴蜀地區只有一個州的兵力,又分兵守衛,難以抵禦全國的軍隊。在段谷、侯和,你們就傷了元氣,難以抵擋我軍強大的攻勢。近年來,你們頻繁出兵沒有一年安寧,征夫連年作戰,士兵疲憊不堪,難以與自願前來幫助朝廷大軍的百姓相比。這些都是作為賢者的你們親眼所見的。

第三段:蜀相壯見禽於秦,公孫述授首於漢,九州之險,是非一姓。此皆諸賢所備聞也。明者見危於無形,智者規禍於未萌,是以微子去商,長為周賓,陳平背項,立功於漢。豈晏安鴆毒,懷祿而不變哉?今國朝隆天覆之恩,宰輔弘寬恕之德,先惠後誅,好生惡殺。往者吳將孫壹舉眾內附,位為上司,寵秩殊異。文欽、唐諮為國大害,叛主仇賊,還為戎首。諮困逼禽獲,欽二子還降,皆將軍、封侯;諮與聞國事。壹等窮踧歸命,猶加盛寵,況巴蜀賢知見機而作者哉!誠能深鑑成敗,邈然高蹈,投跡微子之蹤,錯身陳平之軌,則福同古人,慶流來裔,百姓士民,安堵舊業,農不易畝,巿不回肆,去累卵之危,就永安之福,豈不美與!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發,玉石皆碎,雖欲悔之,亦無及已。其詳擇利害,自求多福,各具宣佈,鹹使聞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通俗意思為:古蜀丞相陳壯被秦所擒,公孫述被吳漢所殺。九州的險要地區,並不是某一姓能長久佔據的。這些事眾位賢者也聽說過。聰明的人能預見危險,睿智的人能夠防止災禍,因此微子離開殷商,長久為周朝的賓客,陳平離開項羽,為漢朝立下功勞。你們苟且偷安就如飲毒酒,只知吃蜀國俸祿而不能有所變通嗎?而今朝廷擴大如天宇覆蓋一般的恩惠,在宰輔弘揚寬恕的恩德,先行恩惠而後行誅討,愛惜生靈而厭惡殺戮。之前吳將孫壹率部歸順朝廷,得到了高官,恩寵與賞賜很大。而文欽、唐諮是反叛朝廷的大罪人,背叛君主而成為朝廷仇敵,在返回中原時還作了叛賊首領。唐諮在走投無路時被擒獲,文欽的兩個兒子投降,都被任命為將軍,封為侯;唐諮還參與國家大事。孫壹等人在走投無路時歸順朝廷,都受到很大寵信,更何況巴蜀能見機行事的賢者呢!如能明察成敗,高瞻遠矚,走微子的路線,學陳平的做法,那你們的福分與古人相同,也會遺福後人,百姓士民,安居樂業,農田不廢,市場照樣繁榮,遠離如同累卵的危險,投向永遠安定的大福,難道不是很美好嗎?如果苟且偷安於一時,執迷不悟,大軍壓境,玉石俱碎,到時候即使後悔,也為時已晚了。請你們仔細考慮分析厲害關係,為自己求得更多福氣,也請你們把這篇檄文互相轉告,使得所有人都知道。

寫畢,鍾會交於杜預,鄧殷、羊琇、向雄等僚屬先後過目,又命令抄寫多份,發往各地,以此檄文勸降蜀地還在抵抗的軍民。

鍾會到陽安關口第三日。

鍾會對眾僚屬道:“昨日寫下檄文,命令發往蜀中各縣鄉,那麼今日就要做另外一件事。”

杜預道:“將軍說的是祭祀蜀相諸葛亮。”

鍾會道:“為了表明我國乃仁義之國,王師乃仁義之師,理應派人前去定軍山,祭祀蜀國已故丞相。以此安撫受驚多日的蜀地軍民,使更多人早日開啟城門,以禮歸降。”

杜預點了點頭,道:“將軍為何不親自前去?”

鍾會道:“劍閣近在眼前,我將率領大軍攻取,此時不便分身。”

杜預道:“派誰前去為好?”

鍾會想了想,道:“羊參軍、向功曹,你二人替我去一趟定軍山。”

羊琇、向雄道:“遵命!”

二人慾走,鍾會又叫住道:“且慢,你二人一定要鄭重祭祀諸葛孔明,這樣蜀地百姓才能感受我國之仁義大德。”

羊琇、向雄道:“諾!”

羊、向二人走後,胡烈等將領走進大堂。

胡烈道:“鍾將軍,十萬大軍抵達陽安關口已有三日,請問何時出兵劍閣。”

鍾會看著他,道:“胡烈聽令!”

胡烈道:“末將在!”

鍾會道:“我命令你率先鋒,今日啟程,先奪白水關,再逼進劍閣。”

胡烈道:“諾!”

鍾會道:“其餘眾將聽令!”鍾會拔出佩劍,指向前方道:“明日全軍南下,進攻劍閣!”

眾將道:“諾!”

於是鍾會下達了下一階段的作戰命令。

不久,定軍山。

羊琇、向雄來到諸葛亮墓,見墓前有祠堂,於是進堂。

祠堂中央有諸葛亮塑像,二人來到像前,敬拜。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