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既然是大雷音寺,就不能放過旁邊的菩提樹。如果有佛陀,枯萎的古樹應該不尋常。
菩提樹是佛教的聖樹,據《大唐西域記》記載,佛陀曾對阿難說過,世上應該有三種器物佛舍利、佛像和菩提樹。
佛祖在菩提樹下成道,見菩提樹就像見佛。
眼前這棵枯萎的古樹,氣餒如龍,六七個人也不能擁抱,樹幹在半空中,只有一棵落在離地面二、三米處的枯枝上掛著六片綠葉,閃閃發光,像綠毛毛一樣通透。
這棵古樹是否與佛祖有關姑且不論,僅僅是像綠玉一樣的6片葉子就能展現其雄偉的姿態。
葉凡來到樹下仔細觀察菩提古樹,就會發現,巨大的樹枝幾乎都落在古寺的上面,如果是滿枝的,就能想象出那種遮陽的光景。
那時,在葉凡的心中一動,他發現六片亮晶晶的綠葉漂浮著一片看不見的綠霞,僅有一部分漂浮在遙遠的五色祭壇方向,大部分沒有進入樹根。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綠霞點點,呈線狀,一個接一個地從六片綠葉中溢位來,讓人感受到生命的氣息,以無窮無盡的氣勢奔騰向前。
葉凡彎下腰撥開樹根的土,想看看下面到底是什麼,但卻凝聚出了菩提葉鬱鬱蔥蔥的綠霞。
在土下,他沒有看到神的東西,只是發現了一枚菩提子,沒有光閃爍,沒有華聚集,沒有霞,臉“色”暗一般,不注意的話就會被誤認為是土塊。
唯一特別的是其大小,普通的菩提子不像指甲那麼大,而這種昏暗的菩提子卻像核桃那麼大。
艾凡大吃一驚,難道是菩提葉上的綠霞被它吸收了嗎?觀察了一會兒,發現線狀的綠霞在流動,在菩提子三寸前消失了。
雖然沒有發現菩提葉的精氣吸收,但幾乎都發現了。
葉凡把這位菩提子託在手掌上,仔細觀察後發現“露”具有驚人的容貌,這位黑暗又普通的菩提子上的天然紋章是一個慈悲的佛像!
佛陀天成是完全由自然的紋理交叉產生的,但好像是被仔細地雕刻在那裡。
昏暗的佛像,古老而美好的自然,隱隱約約地滲透著禪宗的韻味。
“天生的佛像,難道是二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用菩提樹證明的?”
菩提樹,又名智慧之樹,悟之樹,思惟之樹,傳說開啟了人的神“性”,能醒悟自我。
葉凡把這位菩提子舉到頭頂上,向上六片綠葉,綠霞溢得很快,生氣勃勃的氣息越來越濃,都集中在菩提子身上,當然光華依然消失在那三寸外。
聲音
一聲清脆的聲音傳來,閃閃發光的菩提葉把最後的綠霞沖走,然後粉碎成飛灰,飄落下來。
這樣,菩提子終於顯得平凡,但確信是非常優秀的,所以非常珍惜。
這時他發現地上有很多粉末,就像剛才菩提葉變幻而成的飛灰一樣,難道滿是樹木的菩提葉就這樣全部消失了嗎?對此,埃文相當吃驚。
天生佛像的菩提子,讓他感受到了非日常的生活,比常伴石佛的青銅古燈,更讓他感到了些許的重要!
菩提古樹還有五片綠葉,不象剛才那麼亮,黑得多了。葉子還沒除掉,收一粒菩提就夠了。他不想引人注目。
這時還沒有人從大雷音寺出來,埃文離開菩提樹,再次回到古寺。
這時,又有7、8人找到佛教器物,各不相同。劉雲志從石佛的後方找到金杵半截,雖然不知道埋沒在塵土中已經有幾年了,但現在再出土也依然光彩照人,給人以厚重凝集的感覺,如果其中的一個沒有破損的話,可以說是一部完美而有力的鍛鍊傑作。
像這種杖一樣的杵在佛教中是非常有威勢的名稱,是金剛杵,具有“擊潰敵人”的間接意義,象徵著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的智慧和真如佛“性”,是諸尊聖者所擁有的器皿杖。
如果這個世界上存在佛祖的話,這個金剛杵一定是神聖的。異變必至。縱然龜裂山有斷江之神秘力量也不足為奇,但現在看來不是神妙了。
劉雲志使勁揮,金剛杵經過金黃色的閃電,光芒燦爛,寶杵非常有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