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君臣歡欣鼓舞,府學這邊卻森嚴整肅,考場內只聽見試卷翻動聲,考生有下筆如飛的,也有抓耳撓腮的,神態各不相同。
相比那些在家修習的學生,跟著先生溫書複習自然更佔優勢,故而饒是程姝瑤,粗看試卷時,也覺得自個兒能答上不少,更遑論顧錦寧這般用心讀書的,對答毫不費力。
一個時辰過去,結業試結束,先生將試卷收走,不論答得好不好,眾人皆長鬆一口氣,如釋重負。
程姝瑤笑挽著顧錦寧出了考場,直喊著要慶祝結業,於是二人上街用了些吃食,又逛了些首飾鋪子,才依依惜別。
三日後,府學黌門前張榜,公佈結業試結果。
不出意外的,顧錦寧與程姝瑤皆透過了結業試,因而她們可直接休冬沐,只需等來年開春,待個別未透過的學子補試後,由府學統一派發結業證書。
然而雖休了冬沐,顧錦寧卻沒閒著,只因臘八那日,聖駕要去南郊圜丘,行年終大祭。而按舊俗,汴州城中的大戶人家,這日也需在城門外施粥,以善行祭拜天地,祈福來年豐收平安。
通常不論官宦世家還是商賈富戶,施粥這類事,都是當家主母負責。眼下祁氏不便,顧國公府的施粥事宜,便只能落在暫掌中饋的顧錦寧身上。
國公府,閉月閣內。
顧錦寧帶著府中往年施粥的賬本,來與祁氏商量。
“我初次主理施粥,擔心做事疏漏,所以專程來請教您。”顧錦寧謙虛道。
祁氏笑道:“哪裡能稱得上指教,我只能算尚有些經驗罷了,你有何需要我解惑的,但說無妨。”
“不知往年施粥,可有什麼約定俗成的規矩?比如,各府用屯糧,還是買糧?”
“眼下是豐年,只需施粥一日,各府用的米糧,通常都是府庫屯糧。若遇災年,施粥數日,便還需提前去糧店採買。”祁氏耐心解釋道。
顧錦寧頷首記下,又問:“各府的施粥位置,是如何定的?”
“施粥向來是民間自發組織,官家未明確規定各府在何處施粥,所以,每回大夥兒都在各自去年施粥的位置上,一年年沿襲下來。城裡大戶人家,左不過就那些,也沒出過什麼亂子。”祁氏想想,又添了句,“國公府的施粥位置,往年都在南城門前的一棵古樹下,很好認。”
顧錦寧瞭然,又問了問其他注意事項,祁氏一一解答,還將有施粥經驗的大丫鬟香嵐借給她,那日從旁協助。
謝過祁氏,顧錦寧又找了常管家,親自去府中糧庫檢視米糧,確認沒有陳米後,顧錦寧心裡漸漸有了底。
回到嫻錦軒,她根據今年的實際情況,擬出米糧數量單子,幾經斟酌修改後,才讓管家去開庫取糧。
一番安排之後,國公府上上下下皆籌措妥當,很快到了臘月初八。
這日寅時剛過,天色未亮,顧錦寧便起了身,喝罷臘八粥,正準備出門,卻被春桃攔住。
“小姐,這天寒地凍的,您要在外面一整日,只喝粥怎麼行。”春桃一面將她又拽回飯桌,一面嚴肅道,“您吃了這包子,才能走。”
“春桃,你真的越來越像老嬤嬤了。”顧錦寧嘆一聲,只好又強塞了兩個包子。見她實在吃不下了,春桃才放過她。
只不過,臨出門前,春桃仍怕自家小姐冷著,不僅觸了觸顧錦寧身上的襖衣厚度,還給她套了棉手捂子,又將湯婆子塞進她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