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笑道:“溶哥哥,你不知道,我們揚州的水餃做法和北方沒有什麼差別的。但是,煮熟後,味道就大不同了。你知道嗎?這水餃叫丁溝水餃。京城的水餃少了我們南方一樣風味,溶哥哥猜是什麼?這可是我們南方最常見的待客之菜。”
水溶道:“是肉?北方也一樣有呀。”
黛玉笑道:“不是肉,是魚。我們這裡是江南的玉米之鄉。有客人來,最不能少的就是魚。這丁溝水餃,是廚師以魚湯下鮮肉水餃,讓湯質濃而不膩,使水餃更加美味可口。”
水溶聽了讚道:“沒有想到南方人美食這麼講究。那這包子呢,雖然不大一個,皇宮裡的包子也沒有這麼好吃。”
林忠笑道:“這包子是我麼南方人精細做出來的。皇宮裡我估計肉或糖放得多些,但我們揚州人不喜歡吃甜包子,這包子在揚州叫三丁包子。”
水溶聽了忙問道:“哪三丁?”
黛玉笑道:“三丁是指雞丁、肉丁、筍丁,以這三丁作餡,鮮、香、脆、嫩俱備,肥而不膩。有時在還會加入參丁、蝦丁,那加了後面這兩種的就叫‘五丁包子’。不過一般飯館酒樓不做五丁包子,都做三丁。”
林忠點頭道:“五丁包子太費時費錢,所以飯館酒樓都做三丁。上好的三丁包子很講究的,不僅三丁要配好比例,要求雞丁大、肉丁中、筍丁小,顆粒分明。肉要選五花肉,過肥過精都不好;對雞肉的要求是肥嫩,講究的一定要選用隔年母雞;筍則是越新鮮越好,能吃出脆嫩的口感才算合格。”
水溶笑道:“沒有想到民間也會這麼講究吃食,我算開了眼界了。”
不一會,只見小二很快端上了好幾個菜,又再拿來了一壺酒。小二道:“我們掌櫃說了,林爺看看還要添些什麼,我們會馬上準備好。”
水溶道:“這麼多菜,我們幾個已經足夠了。林叔,叫他們不要添了。”
林忠看了看,覺得也夠豐盛,於是對小二道:“不用添了,這些我們足夠用,一會若要添我再告訴你們!”
小二笑著下樓。
黛玉見水溶並不急於吃菜,只細細看桌上這些菜,笑道:“溶哥哥是覺得少了肉類菜?”
水溶道:“不是,我是看這些菜材並不十分特別,但這樣看上去卻很精緻,像這青菜,顏色好像比一般的青菜顏色深些。”
林忠道:“那是核桃烏青菜,又稱烏菜、黑菜,因顏色深綠近黑色、葉面皺褶似核桃,所以叫核桃烏青菜。少王爺可別小看這青菜,聽很多大夫說,多吃這菜對身子很好,我們這裡有‘冬天的核桃烏青菜賽羊肉’的說法呢。”
黛玉也笑道:“溶哥哥,古人說,要吃去揚州,要穿去杭州,自然不是空說的。”
水溶道:“怪不得,煙花三月下揚州,是無數風雅文人墨客所向往的。水安,我們好好品嚐。”
林忠道:“所以逛揚州城現在還早了些,再過半個月,我們這裡無論去城裡鄉下,都是別有一番清新感受的。”
水溶道:“一會兒我可要好好看看揚州,到時再看姑蘇,聽說姑蘇那裡的美食風光也很好。”
從酒樓出來,幾人上了車,往小西湖而去。
來到河道邊,眾人頓覺眼前一片開闊。河堤兩岸的楊柳,已經有了新芽。河水清亮見底,地上的青草片片碧綠。水溶笑道:“看到這些柳芽,我想起了我們來時,京城的柳枝上面只有一些米粒大小的芽兒,這揚州的柳芽卻都已經出來了。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實在繪得形象。”
黛玉看了看江面,轉頭對林忠道:“林叔,你去看現在有沒有船,我想去船上逛逛。”
林忠聽了,點頭道:“現在剛剛午後不久,應當有的,玉兒你們這裡先看看,我過去找船。”
水溶和黛玉幾人於是沿著河堤往前走,雖然還是初春,一陣風吹來,還有一絲涼意,但幾人都很高興。
和煦的陽光,溫和的春風,看著河道上來往的小船,還有隨風拂拭著的絲絲柳條,偶爾傳來遊人的陣陣笑語,讓人感覺心曠神怡。
黛玉停下腳步,執起一支柳條,看著水溶道:“溶哥哥,你現在知道古人為什麼送別友人時喜歡折柳了吧?”
水溶笑道:“我當然知道。不過看眼前,我才知道為什麼這麼多人讚揚州了。只怕來過江南的人,沒有不來揚州的吧?”
黛玉道:“來江南,若不到揚州,姑蘇,杭州一趟,那肯定是白來了。溶哥哥可知道唐時姚谷的《揚州春詞》?”
水溶看了黛玉一下,笑道:“廣陵寒食天,無霧又無煙。暖日凝花柳,春風散管絃。園林多是宅,車馬少於船。莫喚遊人住,遊人閒未眠。在京城郊外,隨時都可以看到騎馬的人,在這裡,果然船比馬車還多,只不知道姑蘇是不是這樣?”
黛玉笑道:“那我先不告訴你,等溶哥哥到了姑蘇自然知道了。”
水溶正說著話,突然看著前面,驚道:“怎麼他在這裡?”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黛玉見水溶突然望著前面站住,口中喃喃自語,忙也看向前方,只見一老一少兩個道人正朝這邊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