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賈母一行來到林府黛園時,賈母剛下車,林忠和黛玉已經帶了雪雁紫鵑春纖王嬤嬤迎了出來。
賈母王夫人尤氏寶釵往四周打量了一下,見這裡環著山莊田地,翠竹掩映,果樹溪流,實在是一個很清淨的地方,賈母笑道:“玉兒,你這個地方不錯,是個修心養性的好地方。”
黛玉忙道:“外祖母,這都是林叔幫我準備的。我回京城也好些天了,沒有來拜見你們,還請外祖母舅母嫂子們莫怪!”
賈母笑道:“玉兒,聽到你回京城,外祖母高興。我們都不是外人,要這麼著就見外了。”
黛玉笑著上前,和鴛鴦一起扶著賈母,將王夫人等人迎進客廳,笑道:“外祖母,舅母,珍嫂子,二嫂子,這個地方都是林叔遵我父親生前的囑咐,幫我置辦買下的,為的是方便我在京城有個落腳的地方。這裡收拾很匆忙,外祖母和舅母嫂子們可莫怪太簡陋。”
賈母見院子裡好些花木,確實是新添的,宅子里人也不多,眼下看到的出了林忠和胡山,不過是原先在大觀園和黛玉一起的幾人,忙道:“玉兒,你和你叔叔回來不多久能收拾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林忠指著正在院子忙碌的胡山笑對賈母道:“老太太,在這京城,多虧了胡山和他父親,他們在京城熟悉,人緣好,這裡很多都是他們幫我們先整好的。老太太,太太奶奶們,快坐下歇息,先喝口茶吧。”
胡山此時走過來對林忠道:“林叔,我父親說,請的四個廚子,一個初六過來,另外三個初十過來,林叔看這樣是否妥當?”
林忠道:“胡山,就按照你父親說吧。不過負責採買的初十要先過來議事,這些天你和你父親辛苦些,我這兩天也沒有空出來道鋪子裡。”
胡山聽了忙道:“林叔,你這裡忙,那邊我父親和幾個管事會料理好的,我這就進城去。”
胡山說罷,帶了那兩個小廝依舊出去。
賈母看了看胡山離去的背影,笑道:“這個胡山也就十六七歲吧,說話作事倒像個大人。”
林忠道:“老太太可別小看這個胡山,雖然只有十七歲,和他父親幫我們的忙可大了。這個宅子他們幫我們操心不少,他們父子還在城裡管理著幾個大鋪子呢。當初只是一個小鋪子,但他們父子能幹,這五六年就變成了幾個大鋪子。每個月幾個鋪子的賬目銀錢週轉,都是胡山操心。胡山會做生意,又喜歡看書,還說明年先去應考進學,想以後走仕途不經商呢。”
王夫人聽了讚道:“十七歲就這樣,真不錯呢。”
林忠笑道:“不瞞太太,胡山十歲開始跟著他父親在鋪子裡,所以什麼事情都比一般的孩子更懂,他實在不錯的。他父親今年說要幫他定親,他卻說要等明年科考之後,說若春上能進學,就去參加秋闈,等有了功名職分再說親事。”
賈母點頭道:“確實是個有志氣的孩子。”
賈母說罷,又對寶釵道:“寶丫頭,回去也說給寶玉聽聽,你看人家的孩子,怎麼就這麼懂事上進呢。希望寶玉明年可以這樣,我們也就省心了。”
黛玉道:“外祖母,寶玉哥哥不是一直在家學?明年他一定可以的。要說讀書,只要寶玉哥哥靜心,他不會比人差的。原來二舅舅不是也贊過寶哥哥?”
寶釵道:“林妹妹,你知道,寶玉常說即使有了功名也沒有什麼,他總是無所謂的態度,才讓人放不下心。”
黛玉道:“寶姐姐也別急,原來寶哥哥年紀小,還有些小孩子的心性,現在成親了,應當會懂事的。外祖母舅母只管放心,寶玉哥哥一定會越來越懂事的。”
黛玉又問邢夫人和鳳姐怎麼沒有來,賈母嘆道:“玉兒,你知道嗎,你鳳嫂子這樣一個聰明人,竟然瞞著我們做了好幾件大事,現在她自己說要回金陵去了,你大舅母身子不好,在家裡養病呢。”
黛玉聽了,有些驚訝問道:“外祖母說鳳嫂子回金陵去了?”
王夫人點頭道:“是,這是她自己要走的,所以我們就讓她走了。”
黛玉見賈母說到鳳姐的事情時,臉上很不自然,正要問,只見寶釵道:“林妹妹,下個月你就要出閣了,帶我們去看看你的嫁妝好不好?也應當準備得差不多了吧?”
黛玉忙紅了臉道:“林叔是幫我準備了一些嫁妝,二嫂子要看,我帶你們去後院,還有一些物件,林叔正在幫我準備呢。不過我的嫁妝很簡陋,你們別見笑就是。”
賈母王夫人尤氏聽了,都笑著起身說要去看黛玉的嫁妝。黛玉於是帶了幾人去後院。
賈母王夫人尤氏寶釵隨著黛玉來到後院,黛玉先帶賈母幾人看去自己住那個院子,賈母道:“這個院子收拾不錯,不大不小,很適合玉兒這樣喜歡清淨的人住。”
寶釵見屋子的擺設雖然不多,卻十分精緻,價格也似乎不菲,忙笑道:“林妹妹,這些擺設不會都是你姑蘇帶來的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黛玉笑道:“不瞞二嫂子,這些確實都是我這次從姑蘇帶來的。”
王夫人笑道:“外甥女的嫁妝放在這裡?”
黛玉道:“二舅母,那些東西比較雜,都放在對面的院子,還有一些衣物被褥,幾個嬤嬤和丫頭們還在忙呢,外祖母,二舅母,珍嫂子,二嫂子,我帶你們去看。”
賈母聽了,忙對黛玉道:“玉兒,你等一下!”
黛玉忙道:“外祖母,什麼事情?”
賈母讓鴛鴦拿出一疊銀票,交給黛玉,嘆道:“玉兒,你如今要成親了,這些都還是你父親存放在我那裡的,只是外祖母已經用了一些,現在也無法補上。這是十萬兩,給你自己準備嫁妝也好,存下以後備用也好。希望玉兒別怪外祖母,好不好?”
黛玉接過銀票,想到賈府的艱難,想到林忠和李雷李洵都曾經說起過父親送銀錢到賈府的事情,又看著眼前的賈母,已經滿是銀髮,額頭上全是歲月的皺紋,忙道:“外祖母,我知道你們現在不容易。外祖母和舅母嫂子們來看我,我已經很滿意了。銀錢是身外之物,來得容易,去得也快。這些銀錢,還是給外祖母養老吧,就當是我母親父親孝敬外祖母的。”
黛玉說罷,將那些銀票又遞給鴛鴦。賈母見黛玉不接,忙滴淚道:“玉兒,外祖母知道你是個懂事的好孩子,也是個有孝心的姑娘。可是你知道嗎,你父親存在我那裡的不止這十萬兩。因為種種原因,我們已經用了一些,也補不了原先這麼多。但是,這十萬兩,你一定要收下。要不外祖母就是去了那個世界,怎麼面對你父母呢?她們要我好好照看你,但是你還是常受委屈,要不你也不會跟你林叔回姑蘇去。你父親要我存放好給你備嫁妝的銀錢,可我挪用了好多。玉兒,你若不收下,外祖母坐臥也難安哪,你就拿著吧。”
黛玉聽賈母如此肺腑之言,看著賈母滿是皺紋的臉和關切的眼神,想起了曾經在賈母懷裡的種種溫情和疼愛,又想起在大觀園李紈和鳳姐曾經的關照,還有眾姐妹的陪伴與相助,寶玉的呵護與痴情,早把原來所有的委屈不快消得乾乾淨淨,此時此刻,黛玉也忍不住淚水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