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道:“當年太祖第一次下江南時,大哥還不到二十歲,老侯爺常催大哥成家,可是我大哥說,男兒沒有功名,只守祖業哪成。幸好後來進京後一切順利,中了探花。大哥在京城的幾年,去得最多的是北靜王府。”
水若陽笑道:“當年老侯爺讓人送信給太上皇,說只有林如海一子,希望能看在林家祖上隨高祖創業的份上,留林如海在姑蘇,所以朕只好讓如海回江南去。那時朕倒羨慕北王弟,他倒常去江南見自己的好友,公事私事兩不誤,所以只要江南有公務,朕第一個就想到北王弟。”
林忠道:“北王爺每次來江南,都要來看我大哥,想起那些事情,就如昨天一樣。”
水若陽笑道:“當日在京城,誰不知道朕的北王弟和林如海還有馮唐他們三個最義氣相投。他們三個都是年輕俊才,當時不知道讓多少京城年輕姑娘傾心。”
林忠道:“可是最固執的是我大哥,弄得這麼遲才成家,老侯爺都要氣壞了。”
水若陽笑道:“馮唐也不是這樣?家裡的老人都告狀到朕這裡了,朕要不出面,老馮都要私自去江南了。”
水溶馮紫英第一次聽水若陽這樣說起水若寧和馮唐林如海年輕時的事情,都有些驚訝。水溶笑道:“父皇,你小時候不會和兒臣一樣淘氣往宮外跑吧?”
水若陽笑道:“溶兒,父皇在小時候是很規矩的,要出去也是和你父王一起出去。哪像你,一點不像你太子哥哥,都是你母后慣壞你的。”
水溶笑道:“父皇,母后可沒有慣兒臣,幾次把兒臣關起來學琴,還說不學會不準吃飯。”
水若陽笑道:“溶兒,虧你還好意思說!你母后說你不知道弄斷了多少琴絃,若不是你太子哥哥有耐心,你到現在只怕還是五音不全。”
水溶笑道:“可是皇祖母說,我們水家男兒天生就是好動的。”
水若陽笑道:“那是你皇祖母太慣你們,所以從不懲罰你們。”
一時吃完飯,水若陽讚道:“今天這樣出來一趟,朕都感覺年輕了好幾歲。溶兒,朕老了,忙碌了這麼多年,等明年開春,就讓你太子哥哥好好操心朝政,朕以後多出來走走,也該享受一下了,要不再過幾年,朕想動都動不了。”
水溶笑道:“父皇,可是兒臣覺得原來的你和現在並沒有多大差別呢。”
水若陽笑道:“怎麼可能?朕再過幾年就六十歲了,只怕那時想去哪裡都去不了。”
一個時辰後,眾人回到碧玉園,都覺得疲憊,所以各自去歇息,只有水依依精神特好,讓菊兒研墨,專心構思她的畫兒。
三天後,水若陽引著眾人離開碧玉園回城。
二月十日,水若陽決定輕裝簡行,依舊讓太子監國,準備十六日離京去青陽祭祖,然後微服去江南。因為妙玉又已經懷孕,李冰難捨長安王水涵,水若陽所以讓吳貴妃伴駕,北靜王水溶和黛玉,新婚的水依依張劍夫妻,還有張友士及李雷水安等四個侍衛一同隨行。
因為水若陽想順便微服私訪,所以讓大家輕裝簡行。二月十六日一早,太子和柳湘蓮帶著一些侍衛護送天子一行到東門渡口,水若陽一行人上了船,很快離岸揚帆南行。
二月二十日近午時,一行人已經到了德州渡口,眾人下船,早有德州知府衛全南領著七八個大小官員,帶著幾十個府衙侍衛還有車馬迎駕。
因為水若陽早讓人傳話儘量不張揚不擾民,所以車駕都是普通官員所用儀仗。
衛全南給眾人安排在德州府衙住下,申時,水若陽讓女眷都在官邸歇息,自己穿了便服帶了水溶和張劍及幾個侍衛,在衛全南和兩個刺史的陪同下,遊逛了一下德州的幾處熱鬧街道。
水若陽見當地民風淳樸,商鋪林立,古香古色的街道上車水馬龍,熙來攘往的人群,都在忙碌說笑,給人一種盛世安詳而熱鬧的景象。水若陽看得高興,讚歎道:“衛大人,這些年辛苦你了。德州有這樣的繁華,你是大功之人。”
衛全南忙道:“皇上謬讚了,這都是前幾任大人的功勞。”
水若陽道:“衛大人,德州是進京城要地,以後還要多費心。朕想明日上午就去青陽,你給朕安排好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