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9章 徐徐圖之

“看報了!看報了!最新的志怪小說《聊齋志異》火熱連載,神鬼異志,才子佳人,精彩故事給你不一樣的體驗,還有每日青城八坊的新聞,足不出戶也能瞭解青城實時發展的大事嘍。”

兌市中,來來往往喧鬧異常的街上響起了眾多有些稚嫩但卻分外格格不入的聲音,不少的過往行人望著大街上多出的許多少年兒童,他們特徵都是揹著一個斜跨的布袋包,手裡拿著一份一尺多寬的紙張高聲叫喝著,引來眾多來往行人的注目。

報紙?

眾多人從未聽說過這種東西,於是很多人看著,卻選擇了駐足觀望。但也有些人好奇心上來,看了一會後,就走上前去,“嘿,小孩,你這什麼報紙多少錢一份?”

“這位大爺,只要五個大子,便宜的很,您要不要來一份。”說著,這孩子將手中的報紙遞到這滿臉虯結鬍子的大漢面前。

“好,我便買來看看,要是沒有你說的那麼精彩,老子非要揍你一頓。”這漢子脾氣暴躁的很,接過報紙,然後從腰間摸出五個大子遞給少年,然後舉起碩大的拳頭威脅道。

“大爺,咱這可是上好的宣紙,收您五個大子那都是賠本買的。”消瘦的孩子將五個大子數了一邊,然後別進腰間的口袋中,笑呵呵的說道。

而那莽漢伸出粗糙的手在報紙上捏了捏,果然不出那小童所說,這紙張的質量都是極好的,尋常五個大子決計買不到這樣一大張的上好宣紙。

他雖然魯莽卻也識得不少字,不然也不會買這報紙,低頭看去,一打眼就看到了報紙最正面有一行大字‘青城日報’,下面還有一行小字‘愚昧書屋勘校發行’。再往下去便是密密麻麻的小字。

“這麼多字?”這漢子手拿著報紙也嚇了一跳,這份‘報紙’的乾貨著實有些超出他的想象,哪怕還沒看到內容,也是絕對的物有所值。要知道想要正兒八經買到些帶字的書籍,最少都要幾錢銀子,若是一些珍本的書籍便賣三五兩銀子也是尋常。

接著往下看去,《考城隍》三個字映入目中,頓時覺得有幾分疑惑,但還是耐著性子往下看去。

“聽說同村裡的老道士講,過去的神仙分為天神與陰神。天上的神仙天生地養,法力無邊,與天同壽,掌管著四時氣候、雷霆風雨。而地上的陰神則掌管著陽間中人們衣食住行,禍福旦夕,想要當上陰神,則要透過天庭的考核才行。

聽那老道士講,他的姐夫的祖父宋先生,名燾,原本是城中一位落魄士族計程車子......”

只看了一段,這漢子就被吸引住了,只覺得這行文通常流利,哪怕他識字不多也能看懂個大概。尤其是看到地上的地神還需要考核時,這新穎的設定還真是頭一次聽說,讓他不由得就想要看下去。

於是在旁人眼中,只見這個漢子端著‘報紙’站在大街上,雙腳像是生了根定住了有足足一炷香的時間。

“至此這宋燾先生便走馬上任做了城隍,這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了。再說另外一件事,有一人自己修行,時間長了卻發現耳朵中竟傳來了聲音。篇幅有限,若知後事,請看下回分解。”

“嗨呀!”看完這則故事之後,這漢子站在高懸的太陽底下竟莫名的覺得有一股子寒氣從尾椎骨直衝到了天靈蓋,竟不由自主的打了個冷顫。他也是橫練的練家子,有幾分武藝傍身,但是這小說雖然處處無鬼,但只是‘陰神’二字再加上那詭異的考校方式,和最後宋燾上任城隍時的詭異場面,著實叫人心裡發毛。

但偏生怪異的是,他渾身打了個激靈冷顫後,竟覺得無比的過癮,甚至還想再看一遍,同時對後續的故事也升起了好奇心,內心中好像有諸多的猿猴亂走,攪得他不得安寧。

於是他收起報紙,走前幾步抓住了一個正在叫賣的小童,“我問你,這故事後面還有沒有了?”

小童被捉了,看到這大漢凶神惡煞的模樣還有些惶恐,但聽到他的問題後才吞嚥了口口水,開口道:“這故事每三天都會更新一篇,若是想看,可以等三天之後的青城日報。”

得到了答案,這大漢頗有些失魂落魄的鬆開了手,再看著報紙上的故事,地步還有署名,他仔細瞧去,默默地念了出來:“笑笑生?這可真是個古怪至極的名字。”名字看來雖然古怪,但是他卻一眼就記到了心中去了。

這時一旁有人跟他相熟的人正看熱鬧,見這漢子的反應,連忙喊道:“這玩意有這麼好看嗎?拿來我瞧瞧。”

這漢子心中正煩躁,連忙揮揮手:“去去去,要看自己買去。”然後就把這報紙往腋下一夾,匆匆走了,這報紙除了故事,還有一半多的內容都未看完,他準備尋個好地方去仔細看看。尤其是‘考城隍’這篇故事,更需要好好回味一番。

而原本看熱鬧的人看著漢子步履匆匆的走了,其他人見這漢子神魂顛倒的模樣,也不禁生出了許多的好奇心。五個大子雖然不少,但也要看買什麼,若是買書籍怕是連兩三頁也買不到,遑論店家還不會賣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至少眼前這報紙,稱得上是‘值得’。

於是不少人都生出心思,準備也去買上一份看看。

一天下來,在兌市中有人發現不少人手中都端著一份宣紙津津有味的看著。還有人躲在陰涼處端著宣紙坐在上首,下面圍了七八個人都堵得水洩不通,眼睛都緊緊地盯著上首處的人盛情並茂的讀著報紙上的東西。

......

傍晚時分,玄武大道一角的二層沿街閣樓的匾額上,‘愚昧書屋’四字在落日餘暉中燁燁生輝,如曾鍍了一層金粉。

在沿街店鋪與後面工坊之間的小院落中,有序的擺著幾張桌子,桌邊有著十餘個年紀約莫在十歲左右的孩子,此時他們人手一隻木碗,碗裡面滿滿當當的是大米還有菜餚,每個人都嘻嘻哈哈。

但當一位表情肅穆的老者從屋內走出,只見這些孩子齊齊的噤聲。

“都快些吃,吃完飯做晚課。”

這是陸文從兌市南坊中尋來的一些無家可歸的孤兒,叫他們去街上叫賣報紙,給他們開工錢,管吃管住,並讓書屋中讀書識字的老師傅叫他們認字。

而在店鋪前面陸文、徐七巧,連同幾位店鋪中聲望最高,工藝最精湛的老師傅,正圍在櫃檯前。有一位留著八字鬍,頭戴小氈帽,一條粗大的辮子在背後隨著這位會計師父手中令人眼花繚亂的動作微微左右搖擺著。左手把這算盤,目光則看向一本厚厚的記賬簿,而右手那稍顯枯瘦的手指在算盤上宛若翩飛起舞的蝴蝶,上下紛飛間使在場眾人只能聽到‘啪啪啪’算珠撞擊的聲音,而根本看不清這位老先生右手的動作。

唯一能夠看清動作的陸文則微微感嘆:“世間萬法皆有境界,刀劍有境界,而算數、書法也有境界。只是在武道修行面前,這也就成了普通人的小道。

但若聚小成大,人人都有一技之長,這小道積攢起來也能積攢出一條通天大道,一如這剛剛開始的每週時報......”

不多時就見這老先生動作一滯,隨後挑起一旁的硯臺上的毛筆,在記賬簿上寫了幾筆。然後將記賬簿捧給陸文,並指著記賬簿中的字跡用周圍眾人都能夠聽到的聲音道:“掌櫃的這是咱們今日報紙方面收益。共計印了八百張報紙,今日合計賣出了七百九十一份,再刨去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以及這店鋪經營成本,今日利潤還剩下七百一十三個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