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瑪麗也不得不佩服,貝內特太太真的很易孕,而且在這西方,還真沒有什麼坐月子的習俗,每次貝內特太太生下了孩子之後,只休息了十天半個月就活動自如了,身體居然還不錯,沒有因為頻繁生子有什麼大的損傷。
瑪麗在想,難道西方人的身體真的比較強悍?還記得她去的上一個小世界,大福晉伊爾根覺羅氏連著生了五個孩子,最終可是把身體拖垮了。
這個問題瑪麗註定是想不明白了,也許是劇情需要呢!
這次懷孕是貝內特太太的最後一次懷孕,生下了一個女兒,取名為麗迪亞·貝內特。
自此,貝內特家裡的五個女兒已經齊全了,還多了一個兒子。
如果說貝內特先生最喜歡的孩子是伊麗莎白·貝內特,那麼貝內特太太最喜歡的孩子就是艾倫和麗迪亞·貝內特。
貝內特太太喜歡艾倫是因為艾倫給貝內特太太帶來了安全感,讓她和女兒們不會因為貝內特先生去世而讓家裡的産業給親戚繼承,從而被趕出家門。
而喜歡麗迪亞·貝內特,是因為麗迪亞·貝內特是她最小的女兒,而且麗迪亞·貝內特長得非常像貝內特太太,人們總是比較偏愛長得更像自己的孩子的。
瑪麗既不是貝內特先生最喜歡的孩子,也不是貝內特太太喜歡的孩子,如果她是原本的瑪麗,這時候可能要找存在感了。
原著中的瑪麗不就是如此嗎?
原著中的瑪麗,她努力學習,學習哲學這種高深的知識,學習彈鋼琴之類的,在公共場合努力表現,但是總是用力過度,反而讓人覺得不喜歡,其實原著中的瑪麗只是想要找存在感,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喜歡和認同而已。
而現在的瑪麗,還是喜歡學習,但是是為了自己的喜好而學習,再也不是為了存在感,為了不成為小透明。
即使貝內特先生和貝內特太太不是最喜歡她,但是也沒有忽略她,她該有的都有,這就夠了,至於他們的最喜歡,這個是強求不來的。
貝內特家,自從所有的孩子出生之後,家裡就可熱鬧了。
所有的孩子加起來有六個,吵起來的時候,就像有幾百隻鴨子在吵架,有時候瑪麗都感覺自己的耳朵被吵得嗡嗡響。
隨著時間慢慢過去,瑪麗她們也在慢慢地長大。
隨著慢慢地長大,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也是有所偏向的。
簡和伊麗莎白,就像是原著中一樣,她倆的關系特別好,既是姐妹也像閨蜜,有心裡話她們都會向彼此訴說。
瑪麗和艾倫一向來關繫好,主要是艾倫從小就黏著瑪麗,瑪麗也習慣了有這麼一個小尾巴了。即使長大了,艾倫也跟瑪麗的關系最好,他最喜歡的姐姐就是瑪麗,這是一種沒有來由的直覺。
而凱瑟琳和莉迪亞的關系最好,兩人都非常地活潑開朗愛笑,整天瘋玩沒個正形,但是貝內特太太很縱容她們,根本就不管教她們。
這時候的瑪麗已經九歲了,艾倫也已經七歲了。
艾倫好歹也是貝內特家的繼承人,貝內特先生雖然最喜歡伊麗莎白,但是最看重艾倫。
所以等到艾倫到了入學的年齡,就被貝內特先生送到了學校接受教育。
“爸爸,我也想接受教育!”瑪麗來到了貝內特先生的書房,認真地跟貝內特先生請求。
“你怎麼會這麼想?我看你平時也有學習的。”貝內特先生詫異地問道。
“爸爸,這只是我隨便學學的,但是我們覺得我們五個姐妹需要更系統的學習,也許我們需要家庭教師?或者也可以去女校讀書?爸爸您知道的,媽媽向來很是縱容兩個小妹妹的,難道您希望兩個小妹妹未來一事無成還闖禍嗎?”瑪麗神色認真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