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5章 女尊世界30

如果劉佩瑜真的考上了,別人會怎麼評價她劉嫣然?

會不會說都是一家堂姐妹,怎麼一個這樣出息,一個卻是做生意的?

不行,她不能夠讓這種情況出現,劉家,即使是分家了,優秀出挑的人,也只能有她劉嫣然一個人。

劉嫣然開始關心起了堂姐劉佩瑜參加科舉考試的事情。

她知道第一場考試一定是在縣城考的,到時候她身為親親堂妹,怎麼能夠不去“關照”一下堂姐呢?

佩瑜不知道其他人的心思,她如今正在報名參加科舉考試。

其實嚴謹來說,成為秀才之後的鄉試,也就是考舉人,才算是真正的科舉考試。

而之前考秀才的考試,被稱為資格考試,也就是童試。

童試要經過三個級別的考試,分別是「縣試」「府試」和「院試」。

縣試是安朝讀書人參加的第一次官方考試,考試地點為其所在縣,由知縣主持。

縣試一般在每年的農歷二月舉行。

考前一個月,縣衙會公告具體考試日期。

考生需要提前報名,報名時要提交三份證明材料——「親供」「互結」和「具結」。

親供相當於考生基本資訊表,包含祖上三代資訊,包含本人姓名、年齡、籍貫、體格、容貌特徵和曾祖母父、祖母父、母父三代姓名履歷,以確保你家是良民世家。

所謂互結,是指考生要找一同參考的五位考生寫一份承諾書,承諾如一人作弊則五人連坐,這是科舉防止作弊的無奈手段。

所謂具結,是請本縣廩生優等秀才)提供的「認保」材料,證明考生不冒籍、不匿喪、不替身、不假名,而且出身清白,不是娼優或皂吏的子孫,本人也未從事過戲子之類的「賤業」。

縣試一般考五場,分別考八股文、試帖詩、經論、律賦、策論等。

縣試合格者將參加第二級資格考試,叫作府試。

府試一般在每年的農歷四月舉行,考試地點在府城。府試一般由知府主持,連續考三場。

府試又合格的考生,被稱為「童生」。

盡管童生這個名字看著很年輕,但很多讀書人一輩子連童生都很難考過。年紀小的童生可能十二三歲,年紀大的,六七十歲的童生也不少,甚至在有些家裡,奶奶和孫女可能都是童生。

府試合格的童生,接下來要參加「童試」的最後一級考試——「院試」。

院試每三年舉行兩次,每次連續考兩場。院試的主持者是每府的學政。學政是每府主管官學和院試的官員。但與一般官員不同,學政由女皇直接從京城委派到府城,其性質類似欽差大臣,級別和地位都很高。學政任期三年,任期內要主持院試。

院試透過了,考生的身份就不再是童生了,而是「生員」,俗稱「秀才」。

秀才的社會地位比普通百姓高,並享有一些特權。

比如見了知縣不用下跪,還不需要服國家的差役和徭役,且名下的田地在一定的畝數之內免稅。另外,秀才還有資格進入官學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