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西沉殘陽如血,波蘭大軍與奧斯曼軍之間的決戰進入到關鍵時刻。
這時奧斯曼步兵中火槍兵以密集的彈雨成功阻礙了波蘭翼騎兵的衝擊速度,噼啪作響的火槍聲後白『色』硝煙瀰漫戰場。奧斯曼中部陣線集中了其過半的火槍兵,他們分批連續『射』擊保證了陣線最後的完整。隨著奧斯曼左翼大軍開始封閉中部戰場,弓箭手和火槍兵遠『射』武器如同風暴中夾雜的碎石衝擊波蘭軍。戰場喊殺聲不絕,冷兵器碰撞金石聲刺激著人內心嗜血邪惡,血花紛飛間令人忘卻時間。此時的波蘭國王楊索別斯基心神已『亂』,他再一次向中部戰場派遣傳令騎兵調動翼騎兵回防後路。楊索別斯基是捨不得波蘭最為精銳的翼騎兵,他一直都沒下令吹撤退的號角,就是還殘存一絲希望,他在等待步兵堵住奧斯曼騎兵進攻線路。帶領奧斯曼騎兵的將領伊爾馬茲可以稱為智將,他只派出三千騎兵對波蘭步兵進行阻截,其他主力則撲向波蘭國王楊索別斯基所在陣位。波蘭左翼增援的步兵因長距離行軍陣型已經散『亂』,在沒有時間整隊的情況下,以『亂』陣迎擊奧斯曼精銳騎兵顯然不能達成目的。
由於波蘭步兵軍陣中對付敵軍騎兵的長矛手不能集中使用,快速衝入人群的奧斯曼騎兵就如同鐵犁翻開鬆軟泥土。只見奧斯曼騎兵戰馬撞飛當面之敵,長矛刺中威脅最大的波蘭長矛手,戰刀上下翻飛帶起血霧一片,他們身後留下屍橫遍野。奧斯曼騎兵雖然有不少人馬零星死在敵人軍陣裡,可他們依舊快意地收割敵方戰兵生命。突如其來的炸陣就在這一刻發生,被奧斯曼騎兵打得沒有還手之力的波蘭步兵意志崩潰,僅僅三千奧斯曼騎兵就將數萬人的波蘭步兵打得四散奔逃。而波蘭國王楊索別斯基出了最後一個昏招,他在增援步兵『亂』陣的關鍵時刻下令吹響撤軍的號角。其實,這個時候處於中路進攻中的波蘭翼騎兵已經突破了奧斯曼中部幾處步兵軍陣,只要稍微再給他們一些時間翼騎兵就能衝擊奧斯曼主帥易卜拉欣的指揮陣地。戰場混『亂』且局勢不利的情況下,波蘭人就該以『亂』對『亂』才能取得主動。誰能咬牙堅持到最後,將可以主導戰局的最終結果。
很顯然,波蘭國王楊索別斯基在關鍵的時刻膽怯,造成了勝利在望的翼騎兵軍心渙散。本來波蘭翼騎兵越打越興奮,數次衝擊敵軍陣地幾乎將奧斯曼步兵軍陣裡的長矛兵清除乾淨,剩下來就是打擊近戰能力弱的火槍兵。雖然其右翼被奧斯曼突破,翼騎兵因視線狹窄並未收到影響。軍心可鼓不可洩,一旦失去了作戰勇氣和信心,再強的軍隊也會變成散沙。陷入混『亂』的波蘭翼騎兵終於發現他們的四周到處都是敵人,往回跑就成為翼騎兵的本能求生反應。波蘭國王在發出撤軍命令後不久,也意識到他的這個命令是多麼愚蠢。遲來的醒悟來的太晚,整個波蘭大軍陷入崩潰已經無力迴天。在戰敗成為定局,作為一軍統帥的楊索別斯基沒有選擇逃跑,他要用自己熱血為錯誤贖罪。波蘭國王楊索別斯基心存死志,他率領身邊七十餘鐵甲騎士和三百傳令騎兵決然衝向奧斯曼騎兵軍陣。
儘管騎士的盔甲堅固,數百波蘭騎兵與一萬多奧斯曼騎兵對沖,人數上的巨大差距讓這場決死衝鋒盡顯悲壯。波蘭最後的衝擊似同一塊小石頭丟入海浪,雖然掀起一絲波瀾卻被更大的人馬海『潮』吞沒。波蘭國王楊索別斯基遭到了奧斯曼騎兵重點攻擊,他身上鮮亮的盔甲成為奧斯曼騎兵獲取軍功最好的目標。楊索別斯基英勇地用騎士重劍與強敵奮戰,敵軍七八個騎兵對付他一個
喜歡草原黑暴請大家收藏:()草原黑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