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新人進門,新娘子將手中手絹內包裹的大棗、糖果抖在了地上,小孩子立馬哄搶了起來。
笑聲中,姑姑、舅母們上前,將紅色、綠色的布掛在了兩人脖子上,一般都是男紅女綠,取披紅掛綠的彩頭。
這也是家中親戚女眷,對一對新人的祝福。
這些紅綠布匹材料都是細布,是給小兩口日後生小孩準備的,也是家裡面長輩對二郎這個小家的幫扶。
布匹在這個年代可是硬通貨,有了這些,至少二郎他們前兩胎娃娃的貼身衣物都不用額外購買細布了。
“新娘子進家門嘍!”
沈婆子今天穿的十分喜氣,吆喝了一聲,眾人連忙回應了一句。
趙清虎沒能出去看熱鬧,大郎之前跟他說的,鎮上的花轎,除了附帶一匹大黑馬給二郎迎親用,還有八個轎伕、一個鼓樂隊,可比村上那缺銅鑼少鎖拿的野隊專業多了。
“新娘入堂吉祥到,喜事臨門福滿堂;兒孫滿地人丁旺,代代富貴家業長!”
好傢伙,沈婆子為了掙點謝媒禮,這是找人專門學習過了?
等沈婆子引著新人來到堂前,趙清虎也老老實實坐直了,端正了態度。
“一拜天地!”
沈婆子一聲喊,兩個新人牽著紅綢,對著外面天地就是一拜。
“二拜高堂!”
“夫妻對拜!”
“禮成,送入洞房!”
他們這裡沒有伴娘,只有牽娘,孃家出一個,一般都是新娘的姐妹,牽著她來到婆家。
婆家也出一個牽娘,在新娘入門的時候,引著她進新家,一般都是兒女雙全的小媳婦。
趙清虎家有現成的,就是秦氏。
禮成之後,秦氏引著兩個新人出了大廳,往後院二郎的新房去了。
至此,成親的禮節算是完了,只需要等著開席就是。
趙清虎可不能走,他還要等著孃家人送嫁妝過來,也就是送親的人,他們會趕中午席面前過來,所以比新娘來的晚一點。
他們這裡,講究迎親要早,越早迎回家越是吉利。
所以,送親的就變成送嫁妝的。你總不能空著手來吧,多丟孃家人。你也不能來太早,否則不是催著婆家開席嗎,閒言碎語中的,把婆家的板凳坐斷了腿就是嘲諷來太早的,這可不行,所以要晚點來。
當然了,送親的按時來了,婆家卻遲遲不開席,那也是孃家人把板凳坐斷了腿,又變成嘲諷婆家,中文的藝術,深啊!
王如虎還是不錯的,給的嫁妝,不僅把彩禮全都送了回來,而且還請木工打造了不少傢俱。
樟木箱子就有四件,還有兩套新棉被、梳妝檯、洗漱架、衣櫃、木盆,大大小小都有,有洗臉洗腳的也有洗澡的,一整套都備齊了,還有過冬能用上的火桶、暖捅。
不說給姑娘用上一輩子,但是,絕對是夠用的。
小兩口成親後,不用為這些再煩心,也是孃家給姑娘的保障,是能力範圍內能準備的都準備了。
好在,趙清虎沒見送親的抬著一副大紅棺材過來。
他們綠竹村這片,不流行嫁妝中帶棺材。
當然了,一副好棺材也不便宜,至少都要一兩多銀子,畢竟要用上好料,木料還要實在厚實,畢竟棺材板不能太薄啊,這是辱沒先人,還要上漆。
他們這,一般棺材都是兒子幫著準備的。
老人上了四十歲,就要開始準備材料了,過了五十歲,就要請師傅回家打造。
而壽衣這些,則是女兒幫著準備,上了年紀,女兒們就要開始準備,早早送來,讓爹孃生前就能看看,滿不滿意。
沒有女兒的,兒子才會幫著準備。
就他們老趙家,老兩口的壽材、壽衣,一整套東西早就準備好了,就放在老宅的後院,老兩口的上房後面,夏天還要抬出來曬一曬呢,壽衣也有兩套,都是壓在衣櫃裡面的,一整套都是好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