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貴族的後裔們,差點掀了桌子。
算了,誰讓自己來咸陽了。
既然科考,就是向大秦嬴姓趙氏低頭了。
於是接著看第二個問題。
“策問第二:論道路對帝國的影響?交通對帝國國防安全的必要性!”
這個問題,到是正常。
交通,乃是軍事、經濟、政治的命門。
自古以來,凡帝國軍隊可以三月之內到達之地,方為國之疆域。
超過這個範圍,基本上反叛或是受到外敵侵擾。
就沒法控制了。
所以路,既是權。
路既是帝國。
客觀的講來,始皇修九條馳道,加強中央對各郡縣的控制,是極為正確而且迫切的。
只是修路著急了一些,動用的勞役過多。
沒有顧及沿途百姓的死活。
這才是真正飽受詬病的一點。
“策問第三: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何正確看待王朝更迭?歷史為何選擇秦國終結六國,結束八百年分封亂局,成就龍騰一統?”
嘭!
當下有人一拳轟在了案桌上。
這考題,簡直太不要臉了。
“來人,拿下!”
監考的官員,見到有人站起來,一拳轟在了案桌上,表達憤怒。
直接以擾亂之罪拿下。
“放開我,秦國無恥,此等問題嫣敢問出來!”
“不是歷史選擇了秦國,而是六國不知團結,而是六國國君,當時短見,尤其是齊國見死不救,六國才會亡!”
下一刻,這名考生直接被衝進來計程車兵給擊全在發,滿身是血。
噤若寒蟬!
秦的鐵血,並沒有因為科舉考試,而變得溫柔。
倘若以為,大秦開科舉就是向儒家,向天下貴族示弱。
那就是想當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