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啊喵自從單獨一個人從旱魃古廟,星夜兼程回到少林,宣佈了主持遇難的噩耗;只不過似乎主持生前就選好了新的主持,於是副主持親自召集所有的方丈和副主持立即在主持的大殿裡取出信件,當場宣讀新的主持名諱。
不過,就在副主持們翻閱信件的時候,發現六十分詭異的事情,原來,當初,他們幾個十分清楚,主持只藏了一封信,可這裡發現了兩封信;當時他們規定,如果主持想看此信或在更改,必須在所有的副主持的監護下方可進行。而大家清清楚楚的記得,主持只寫了一封,這是什麼情況?!
所有的副主持們立即一起翻閱了這兩封信。
第一封信上面寫著:
我少林信任主持為羅
信件並不完整,由於不完整,大家就不能確定了。
而第二封信上面寫著:
我少林新任主持為:光慧。
所有的主持都蒙圈了,這光慧有何德何能入了主持的法眼,這一段主持乾脆已經軟禁了光慧,懷疑他俄什麼勢力進行了勾結,正在徹查呢。
而這個羅,所有的副主持都清楚,不過,這個人是否活著,都不清楚了。
這個羅,是指主持的師弟法號羅坤,此人和主持一樣,拜在上任主持門下,二人的才氣幾乎相當,不論是武藝,佛法、醫藥、天文,甚至易經;不過,後面除了一件事,羅坤差點沒命。
原來,早期羅坤曾在洛河附近救過女媧神族的蛙神女將,而羅坤是個十分喜歡學習任何稀有的東西,於是,便和這個蛙神女將學習了女蛙神族的神學;據說頗有神效,而且羅坤有了相當於長生的力量。
而羅坤在救蛙神女將的時候,一般人打扮,只是說自己是少林俗家弟子,而蛙神女將劍羅坤功夫了得,無所不通,行俠仗義,又是儀表堂堂,於是,非要和羅坤結拜兄妹。
羅坤是在偶不過,便答應了,條件是,教羅坤女媧神將的本領。
而女媧神將收到:“可以啊,以後你就是我的大哥哥了,自然可以。”
不過,女蛙神將向羅坤詢問蛙神殿的下落;原來,女媧神將就是洛陽的女媧神獸之一,也稱為女媧家將,就是前面講的個子不高卻矮胖的女媧家將;女媧娘娘也想幫花田的後人找女媧神弓的下落,同時希望透過祭奠取出蛙神劍,帶回崑崙神宮,擔心此劍在人間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而女媧家將得知,在東周時期,國都遷到洛陽,同時也將蛙神殿搬到了嵩山;於是,女媧家將想透過羅坤進入瓦神殿。
而羅坤就是中原人,比較信仰女媧娘娘,聞聽現在結義的妹妹是女媧神將,於是欣然同意了這個要求;而少林上上下下都知道陌生人是不得靠近蛙神殿的。
原本,羅坤打算想方設法將蛙神女將混入為蛙神殿看護武僧送飯的,而後司機進去。卻說某日,羅坤貸了一個長相俊俏卻略顯肥胖的短小挑夫來到了蛙神殿的看護武僧這裡;羅坤說道:“大家辛苦了,我叫人挑來一些餐飲和茶水,大家解解渴吧。”
在怎麼說,羅坤乃是主持門下的弟子,於是,武僧們紛紛表示感謝,大家也樂得有人能這麼早給討逆送飯送水;就在這些武僧吃的滿臉通紅後不久便呼呼的睡著了。
羅坤劍此計得逞,便趕緊拉著蛙神家將金蟾立即進入蛙神殿,在門口說道:“妹妹趕緊進入,我在外面把守。”
金蟾激動的說道:“謝謝哥哥了,今後必當重報。要不哥哥還俗吧,外面一起……”
羅坤臉紅這說:“妹妹趕緊進去辦事吧,你哥哥我是下定決心在少林出家的。”
而後,金蟾只得趕緊進入大殿進行祭奠,羅坤則·在外面警戒著。
蛙神女將的頭上有顆金珠,用此珠獻祭,並血祭,即可得到蛙神劍,甚至蛙神弓箭。金蟾取下頭上的金珠,放於大殿的祭壇裡,並用匕首劃破手指滴入祭壇;不多時,只見祭壇後方的女媧雕像金光閃閃,顯出一把蛙神劍以及蛙神弓箭。只有蛙神劍可以剋制刑天的神兵器;日後的許多戰鬥便顯現出來。
金蟾終於拿到了他們女蛙神族的鎮宅之寶,決定拿了這兩件兵器,立即去查訪花田的後裔,好讓他們早早回到崑崙神宮。
金蟾在大殿裡高興的對外面喊道:“羅坤哥哥,我們終於得到蛙神劍了。”
羅坤見外面幾乎沒什麼人影,於是走進大殿看看所謂的蛙神劍到底是什麼樣的寶物。
就在羅坤走進蛙神殿看了看金蟾手中的兩件寶物後,便拉著金蟾準備趕緊離開。不過羅坤覺得金蟾這樣光明正大的,拿著這兩件寶,物堂而皇之的走出來,慧被發現,而他記得在偏殿裡有之前主持留在這裡的布袋,剛好可以吧這些東西裝起來。
於是說道:“妹妹這樣講寶物摟在外面似有不妥,你稍等片刻,我給你找點東西裝起來。”
就在羅坤獨自到有一定距離的偏殿裡面去找布袋的時候,出事了。原來,此時的少林主持也是個高人,不但精通武藝,醫藥,甚至佛法;同時更精通蓮花易經;由此在北魏時期,主持被稱為最接近神的人,因為主持幾乎可以通曉未來之事。而主持覺得羅坤過於闊達,社麼都不在乎,而瞰輝過於仁慈,隨意主持覺得此二人都不適合學習蓮花易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蓮花易經乃商周更早的八卦易經,不過這些非少林之術,原來當年達摩師祖建立少林之時,不但得到了靈石圖說,同時也得到了蓮花易經。達摩覺得此書只可人傳人,自他開始,就是師徒相傳,不行哎讓其他人接觸,知道後來所謂的西域妖僧克里滿來到少林學習,不但偷窺了靈石圖說,同時也抄錄了蓮花易經。
當時達摩對弟子們的要求就是,如果後世的徒孫沒有能力駕馭蓮花易經,就不用傳了,寧可荒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