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冊書?第二本還只能朕看?”朱元璋語氣雖有些漠然,但神情卻鄭重之極,伸手接下了書冊。
說起來,朱元璋雖是放牛娃出生,但文化卻極好,更精於書法,遠非那種目不識丁之輩。
便是史書上也記載“吳王微時,目不知書。起兵後,日親諸儒,流覽神解。”劉伯溫更曾形容他“作為文章,舉筆立就,莫不雄深宏偉,言雅而旨遠。”
“《武穆遺書》?”朱元璋剛拿起第一本書冊,神色便是一凜,伸手翻閱了幾頁,面色更鄭重起來。
歷代帝王,軍事上能與朱元璋比肩的不過二、三人,便是徐達等大明朝絕世名將的軍事水平也不過與其伯仲,朱元璋自然分的出這書冊裡記載的兵法的好壞。
“陛下?”徐達聽到《武穆遺書》四個字就有些心癢難耐,卻也不好君前失儀,只好眼巴巴望著朱元璋。
“哈哈哈,天德,你下去喊伯仁、思本他們也過來吧,朕如今有你們幾人領兵出征,這軍略之術縱然再學也是無益。”朱元璋頭也不抬,依舊匆匆翻閱《武穆遺書》。
“是!”徐達看了看神情淡然的陸明,猶豫了下,疾步走了下去。
反正他不過一個大宗師,地仙高手真要出手,他在不在場都是一樣,況且,這個勢頭確實不像是能打起來的樣子。
徐達身經百戰,這點基本的審時度勢的能力還是具備的。
……
歷代名將雖眾,但普遍上認為韓白李嶽才是名將的巔峰,按年代來說,這四人也算是戰國、漢、唐、宋的各自的第一名將。
其中,韓信傳聞著有兵法三篇,但且不說已佚,便連名字也沒留下。
白起稍微好一點,留下《陣圖》和《神妙行軍法》兩本兵書的名字,但卻在戰國時便已失傳。
李靖就更好一點,但他寫下的《李衛公兵法》、《李靖六軍鏡》等書,在宋神宗年代便均已失傳。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雖然粗淺的論述了奇正、陣法、兵法和軍隊編制的關係,但無論《舊唐書》還是《新唐書》都未記載,普遍認為是後人託名。
說起來古時兵書一直很難流傳下來,大概也跟其中記載是兵家屠龍術有關。
若武將都學全了兵家理念,對帝王也沒什麼敬畏之心,除非如劉邦、劉徹、楊堅、李世民等一代雄主,普通皇帝卻很難壓制不臣。
岳飛則更是一個特例,其人雖是武將,但他文采橫溢,有儒將風範。雖有滿腔抱負,卻無人明白,堪稱“欲將心事付瑤琴”,卻無奈“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以至於這一個宋朝絕頂名將,死後卻僅有《滿江紅·怒髮衝冠》等詩詞傳世,再無隻言片語。
但在金書世界裡,這個遺憾卻得到了彌補。岳飛臨終前親手書下《武穆遺書》,並得以傳世。諸凡定謀、審事、攻伐、守禦、練卒、使將、佈陣、野戰,以及動靜安危之勢,用正出奇之道,無不詳加闡述。
郭靖得此書,無論西征花剌子模,還是駐守襄陽,這本兵書都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朱元璋等人位高權重,自然知道這段往事,但郭靖隕落之後,這《武穆遺書》便也斷了傳承,他們雖然眼熱無比,卻也無法可想。
片刻之後,徐達帶著常遇春、李文忠等人走了進來,諸將見到陸明都拱了拱手,眼巴巴的望著朱元璋。
“拿去吧。”朱元璋長笑一聲,將書冊擲給徐達,自己微微閉了閉眼,將剛剛記下的東西默默消化掉。
徐達伸手接過,跟常遇春等人對視了一眼,目光中灼熱之極,恨不能當場開啟書冊,細細研讀。
“第二本書?嗯?這是?”朱元璋看到書名便猛然一怔,急忙翻閱了幾頁,望向陸明的眼裡凌厲之極。
“這個世上,為什麼會有這本書?”
“為何不能有?”陸明笑了笑。
“自古說天機不可洩露……”朱元璋沉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