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舊稱為吳州,隋開皇九年方改為揚州,至此也不過二十餘年。如今從揚州東下長江,可出海往倭國、琉球及南洋諸地,隋朝也沒有什麼海禁的說法,故揚州成了隋朝對外最重要的轉運站之一。
揚州除了是交通的樞紐外,更是自古以來名傳天下的煙花勝地。此時,揚州雖還不及後世時的風流繁華,卻也在急速發展之中,頗具氣象了。
不久的將來,兵禍橫生,楊廣也將移駕揚州,揚州遂成為大隋虛化的國都。
這一切,都與運河的暢通是密不可分的。
陸明目光落在岸旁林木外冒起的殿頂,那是隋煬帝楊廣年前才沿河建成的四十多所行宮之一。
楊廣開鑿運河,貫通南北交通,不管其動機為何,運河本身無論在軍事上或經濟上,都有其存在的意義。
但其人大興土木,營造行宮,興建各項工程時,不僅不考慮農時,而且役期嚴急,勞役過重,致使服役者大量死亡,自然是為了一己享受,虛耗國力、勞民傷財之舉了。
宇文化及坐在總管府的大堂裡,喝著熱茶,陪侍著的他的是揚州總管尉遲勝。尉遲家世代都是北周宇文家的心腹,故兩人也沒什麼忌諱的。
宇文化及乃北周宇文家後裔,北周宣帝宇文贇於二十二歲突然病逝,不及留下遺言。其時上柱國、大司馬楊堅勾結御正下大夫劉昉、內史上大夫鄭譯偽造詔書,入朝掌政。
一年後,楊堅逼迫年僅九歲的靜帝宇文闡禪讓於他,立國號為隋。
數月之後,靜帝宇文闡無故死亡,北周的鮮卑宇文姓的天下,從此由漢人楊姓替代。
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楊堅雖當上皇帝,仍未能把宇文閥連根拔起。
楊堅雖然雄才大略,在位晚期逐漸多疑,殺害功臣,並且聽信文獻皇后之言,廢黜長子楊勇立晉王楊廣為太子,也埋下了亡國的禍根。
仁壽四年楊堅在仁壽宮離奇去世,兒子楊廣繼位,至此已是多事之秋。楊廣不得不多多依仗宇文閥,導致被一度打壓的宇文閥再次強大起來,更成為當今的四大門閥之一。
宇文化及嘆了一口氣道:“這書實在事關重大,我本已預備了後手,只要得到書卷,立即假作破譯成功,拿給那昏君去修煉,保證不出三月,就可把他活活練死。哪想得到本該手到拿來的東西,竟是一波三折,不見了下落,現在想假冒另一本出來也不行。“
尉遲勝搖頭道:“長生訣雖然故老相傳是廣成子所書,但畢竟千百年無人練成,傳聞中的長生也不過是對應了功法的名字而已。
不過,說起來那人也是仙人手段,當年他還在朝廷的時候,那昏君為何不向那人請教一二呢?”
那人自然便是指的當朝空置的太師宇文拓了,其人武功太過高深莫測,境界更是已近天道。
民間傳聞這種神仙人物,便是茶餘飯後談及他真名的話,對方也會心生感應。
這種說法,倒是預設有些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是故朝廷大員私下談及此人時,結合語境,往往心照不宣便用那人來替代。
“家主曾說過,昔日楊素臨終前,跟那人密議過半宿,應該是交代了些事情,當然具體事情便不得而知了。呵,那楊素當年便是位高權重之極,便是我宇文家也遠遠不及,若非他死的早,我宇文閥豈有今日的聲勢?”宇文化及笑道。
宇文閥家主名為宇文傷,乃宇文閥第二高手,冰玄氣練的出神入化,遠在宇文化及之上。
“那人如今也不知下落何方,便是前陣子楊素之子楊玄感造反,進而導致滅門,他都沒出面,聽說楊廣那廝反而還自顧自擔心了好一陣子。”宇文化及想了想又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