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中年文士眼神雖然溫潤,卻有一股不惑的意境,顯然心意如鐵,不可動搖。
陸明想到對方偽神級的修為,也明白用魔極血瞳來讀取他的記憶只是個美好的想法,便也懶得去嘗試。
“哦,明兒,這首詩是我剛剛寫的,你看看如何?可有需要修正的地方?”中年文士微微笑了笑,收斂起悲容,隨口找了個話題,拿起書案上的一幅字,略略一卷,便遞了過來。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放翁書”陸明展開紙卷,略略一讀,神色有些古怪。
“怎麼了?”中年文士訝道。
“二……二叔,這是你寫的?”陸明問道。
“是呀,怎麼了?”
放翁啊,居然是陸游!
陸明想到年少時,見過的族譜裡。北宋的尚書右丞陸佃,以及其孫南宋大詩人陸游的名字都在其中,神色不由更加古怪起來。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雖然不算是什麼大官,但作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大詩人,在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學史上,都算是赫赫有名。
嗯,起碼小學生都要老老實實的揹他寫的詩詞。
主神空間這次真是節操滿滿,沒造爹,但是硬生生弄了一個祖宗出來……
這要不是故意的,陸明都不信。
見到中年文士微笑的神情,陸明只覺得胸口微微有點悶。
“二叔大才,好詩!天下事無不知易行難,唯有知行合一,方才有望有所成就。”陸明心中雖然哭笑不得,神色卻沒變化,嘴裡淡淡點評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嗯?知行合一?”陸游神色微變,認真咀嚼了這幾個字,只覺得其意無窮,心中不由一動。
知行合一這個觀點,本來便是明代的心學大成者王陽明提出來的。
其時,程朱理學包括陸九淵都主張“知先行後”,將知行分為兩截,認為必先了解知然後才能實踐行。
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為了糾朱學之偏。
因為之前支援韓侂冑抗金北伐之事,好友朱熹已然跟自己鬧翻,親口說自己“恐為有力者所牽挽,不得全其晚節,蓋有先見之明焉。”
陸游雖然心中豁達,但念及此事,也微微有些文人的鬱郁。
想不到,自己這個侄子,雖然很久沒跟自己交心,但卻一直把這些事記在心裡,甚至冥思苦想出此等至理,為自己抱不平。
以陸游的文化水平,自然看得出“知行合一”這個命題,若是做大做好了,甚至足以動搖理學的根基。
陸游想到這裡,心中一動,卻又微不可見的搖了搖頭。
意氣之爭,於國何益?
“說得好,想不到明兒的才學已經到了如此境界。‘知行合一’說的甚好,你若以此為儒膽文心,來日成就未必會在稼軒和元晦二人之下,更是遠勝於二叔了。”陸游思索了片刻,嘉許道。
嗯?還有文心?
這又是什麼?
似乎……挺有意思的。
陸明思索了片刻,嘴角也浮起一絲笑意。
喜歡無限之大魔神王請大家收藏:()無限之大魔神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