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朱元璋的認可之後,梅殷又望著朱元璋道“這二十個兒子,其中會有一個為皇帝,剩下的為親王。
不過咱們現在,先不算親王和郡王的數量。
只算後代的數量。
今後岳父大人的這些兒子,平均每個人生四個兒子,應該不算多吧?”
朱元璋想了一下,點了點頭。
說實話,對比一下他這個做老子的戰鬥力,他覺得自己的兒子們,平均下來一人生四個,還是太少了。
那怎麼著也得生個十八個才成。
將來這些兒子們,生下來的孫子,也不用他們這些當爹的多操心。
自有皇家進行供養。
條件如此之好,肯定是要多生一些才好。
“那這樣算來的話,到了大明的第三代,就有八十人了。”
梅殷說著,數出八十粒米,放到了第三個格子裡。
此時哪怕有八十粒米,放在這兩尺見方的格子中,也依然顯得特別少。
只有那麼一小撮。
“後面的都按每人生四個兒子來算,陛下覺得如何?”
朱元璋點了點頭,表示了認同。
說實話,梅殷按照每人生四個兒子來算,在他看來還是少了。
這個時代不要說他們這衣食無憂的皇家之人,就算是很多貧寒家庭,也往往兄弟有好幾個。
梅殷在這上面,並沒有故意誇大。
當下梅殷便道“那麼到了第四代,就是三百二十人了。”
說著,數出三百二十粒米,放入到了第四個格子裡。”
“第五代的話,就是一千二百八十人。”
說罷,梅殷數了相應的米粒,放入到了第五個格子裡。
“第六代的話就是,就是五千一百二十個。”
梅殷說罷,就又從袋子裡抓出米接著數。
和之前能迅速的數出相應的米粒不同,這一次五千多粒米,數的時間就要長了。
見到梅殷在這裡一粒一粒數著米。
神情一直顯得呆滯的寧國公主,這個時候忽然便也蹲下身來,從邊上裝米的袋子裡,也弄出米來,一粒一粒飛快的數了起來。
神色顯得激動。
動作甚至於要比梅殷都快了。
李景隆呆愣了一陣兒後,見到寧國公主的舉動,受到了提醒,也忙加入到了數米的行列之中。
只有朱元璋還站在那裡,揹著手看著幾人在那裡數米。
但神色,卻已經出現了一些變化……
三人通力合作,數出了五千一百二十粒米後,將其放到了第六個格子裡。
這個時候,五千多粒米放在格子裡,已經沒有那麼少了。
梅殷又道“那麼到了第七代的時候,也就是……”
他如此說著,停頓了一下,心裡迅速盤算。